兄弟姐妹們,週五了~
“老登股被小登股暴打”正持續發酵。。
近期,一位資深投資人質疑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盈利預測,被年輕分析師硬懟「買你的白酒去吧,老登!」。
“老登買酒”這一事件發生後,老登股一詞迅速火爆出圈。
網絡上更是進一步調侃延伸出了“老登股”、“中登股”和“小登股”等概念。
(本文內容均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網友們熱議的“老登股”主要指白酒、地產、煤炭等板塊,“中登股”主要指醫藥、新能源、有色等板塊,“小登股”主要指AI、算力、半導體、機器人、通信等熱門板塊。
截至9月25日收盤,以上板塊的漲跌幅差距甚大。
今年以來熱門板塊代表——通信、電子等漲幅居前,分別漲67.91%、53.58%;而傳統藍籌板塊爲代表——煤炭、食品飲料表現墊底,分別跌6.70%、5.64%。
隨着新興科技的暴漲,“老登股被小登股暴打”,“老登股慘敗”等詞條更是在社交媒體上持續發酵。
“登股”概念的興起,本質上反映了不同投資風格在本輪牛市下的極致分化。
市場所說的“老登股”,代表了老牌價值風格,偏好消費等有穩定現金流的成熟白馬藍籌股;
“小登股”則代表押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激進投資風格,專注於AI等熱門科技前沿賽道;
“中登股”更像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風格,比如醫藥、新能源等曾經也是“小登股”,只不過已經不如AI賽道那麼前沿,所以被市場劃分成了“中登股”。
近期市場風格極致,老牌價值投資者直接破防了。
一方面,先是寒武紀在股價上超越了茅臺,隨後新能源龍頭寧德時代在市值上一舉超越了茅臺。另一方面,同期老牌價值投資者代表股貴州茅臺,出現罕見的10連跌。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劉紀鵬近日在談及資產配置策略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的發展要靠高科技,你就不能再老買白酒了吧。”
他表示,白酒板塊雖在過去五年間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但靠酒能振興中國嗎?美國的七姊妹里邊也沒有酒啊。
劉紀鵬認爲,投資高科技必然伴隨高風險屬性,資本市場特點就是追求高風險高收益,那你得玩得起也得賠得起。他還建議,投資者在高科技領域內部也需精挑細選,理性參與。
衆所周知,百億私募大佬林園是貴州茅臺長期股東,也是老牌價值投資代表人物。
堅決不碰科技股的林園,還是買了!坦言愁到睡不着覺。
此前,林園透露是被動買的寒武紀!他說不到500塊買的,但太難受了!
近日,林園在一個論壇上表示,科技股雖被視爲未來發展方向,但他此次在科技股上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計。
談及買入科技股的緣由,林園表示爲被動操作。
林園稱旗下基金近12個月內買入一批科創板股票,核心原因是科創板新股申購存在市值要求,需要持有600萬以上的科創板股票市值,旗下一個基金爲滿足該申購條件,被動完成了相關配置,並非主動佈局科技股領域。
不過,這一被動配置行爲卻給林園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林園一直堅持滿倉策略,認爲只有滿倉才能賺足行情,並通過持有優質公司來應對市場波動。他偏好投資盈利能力確定、具有壟斷地位及成癮性特徵的行業龍頭,尤其聚焦於消費和醫藥等剛性需求賽道。
林園坦言,投資科創板讓他備受煎熬,他說搞了以後,對他來說也是很痛苦,把他折騰的多少個晚上都睡不着覺。
林園分享了自己的最新投資策略:當AI席捲一切時,傳統意義上的投資正在失去意義,資產的投資邏輯正發生根本性轉變——未來稀缺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人的快樂與生命。
在投資方向的選擇上,林園明確表示,需規避可以無限生產的領域,核心方向是投人,圍繞人的需求去尋找稀缺價值。
林園表示:“我幻想未來的世界實際上就是一個享樂的世界,有錢沒錢將不再是衡量人生活水平的標準,金錢甚至如同廢紙般不再對生活質量產生實質影響。”
林園指出,在商品極度豐富的環境下,真正稀缺的不再是物質產品,而是人的精神體驗和生命本身。
談及具體投資領域,林園提出兩大核心:
一是顏值經濟,他斷言:“俊男靚女肯定是未來社會最稀缺的。過去三轉一響一咔嚓(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和照相機)式的物質衡量標準將不再重要,未來社會不管男女,顏值都會是第一要素,有錢沒用。”
二是老年養生與生命延緩,進入老年社會後,世界不再需要人受罪,老年人會更渴望多活、活得久,養生、生命延緩相關需求將成必需品。
對於當下市場,林園堅決看好中國股票市場,儘管目前無法確定A股是否已正式進入牛市階段,但當前市場正處於向牛市演變的過程中,從風險維度來看,市場風險整體可控,風險水平並不高。
林園認爲:
第一,儘管部分指數近期創出新高,但從整體結構看,代表A股市場主體的大多數公司,與過去二十年相比,其股價和估值水平仍然處於歷史低位,簡單來說,現在大多數股民還在虧錢,你怎麼說它高?那肯定是不高。
第二,當前A股市場情緒較爲理性,交易氛圍冷靜,尚未出現過熱跡象,更遠未形成“泡沫”。林園在演講中指出:“泡沫”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他認爲“泡沫”並不是一個貶義詞,適當的“泡沫”有利於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林園強調,通過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能顯著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從而盤活整體經濟。
他指出,人性的特點是習慣於根據自身資產狀況來決定消費水平,而資產價格的上漲能直接促進消費信心和行爲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