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們,今天北交所迎來一家新股申購!
格隆匯獲悉,能之光(920056)於8月13日(週三)申購,保薦人爲國金證券。
能之光本次發行價格爲7.21元/股,網上申購上限不超過70.20萬股。公司發行市盈率爲11.28倍,低於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23.01倍,也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2024年靜態市盈率均值24.41倍。
公司此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爲1478萬股(不含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後總股本爲7947.47萬股;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則本次發行股票數量1699.7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爲8169.17萬股。
超額配售選擇權實施前,能之光本次發行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爲1.07億元,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爲1.23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功能高分子材料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近兩年,A股打新賺錢效應較好,建議積極參與申購。不過,隨着市場熱度提高,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北交所打新的中籤門檻也水漲船高;今年1-8月在北交所上市的8只新股中,酉立智能的中籤門檻已經攀升到了577萬元。
能之光成立於2001年9月,2016年6月完成股改,並於2022年6月16日在新三板掛牌;公司總部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
本次發行前,寧波微麗特直接持有能之光26.46%的股份,爲公司控股股東。張發饒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他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可實際支配公司51.13%的表決權,張發饒目前在公司任董事長。
公司主營業務爲高分子助劑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於改性塑料、複合材料和高分子功能膜等材料,下遊覆蓋汽車、線纜、電子電器、複合建材、阻隔包裝、光伏組件等多個終端市場。
2022年、2023年、2024年(報告期),能之光的營業收入分別爲5.56億元、5.69億元和6.11億元,淨利潤分別爲2186.49萬元、4980.77萬元、5594.09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直接材料佔比分別爲88.93%、89.03%和88.34%,直接材料爲主營業務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度公司淨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是由於毛利率提升帶動的毛利額增加。
2025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爲2.94億元,同比增長0.06%;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爲2952.75萬元,同比增長10.81%。
關鍵財務數據,來源:招股書
從營收構成來看,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高分子助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產品。其中,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高分子助劑產品,其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爲96.98%、96.23%和95.37%。
公司收入構成,來源:招股書
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爲12.03%、16.85%和17.05%。2023年公司毛利率增幅較大,原因爲公司將產能和銷售資源更多的投入到高毛利率的產品,使得高毛利率產品收入佔比有較大幅度提高;此外,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研發能力的不斷增強,公司通過優化原有產品配方物料結構降低單位成本;同時,2023年公司主要原材料PP、PE、POE價格逐步回落,綜合上述因素促進毛利率的提升。
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的綜合毛利率整體處於中間水平,上市公司之間的毛利率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
可比公司中,瑞豐高材的主營業務是生物材料、降解塑料的樹脂製品及合成橡膠的生產、研發和銷售。鹿山新材的主營業務是功能性聚烯烴熱熔膠粒、熱熔膠膜的生產、研發和銷售。漢維科技的主營業務是環保型硬脂酸鹽(鋅、鈣、鎂)系列產品的生產、研發和銷售。呈和科技的主要業務是成核劑、合成水滑石、複合助劑等高分子材料助劑的生產、研發和銷售。因爲能之光的高分子助劑業務,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業務不盡相同,導致不同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存在差異,不具備完全可比性。
毛利率對比,來源:招股書
報告期內,能之光研發投入金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86%、1.92%和2.16%。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也面臨應收賬款的困擾。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1.26億元、1.08億元和1.14億元,佔流動資產比例爲36%、30.88%和35.48%。
其中,各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逾期金額分別爲4085.93萬元、1954.43萬元和1663.47萬元,佔應收賬款餘額比例分別爲30.70%、16.89%和13.71%。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爲-5422.91萬元、5492.43萬元和6890.74萬元,其中2022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低於淨利潤且爲負數,主要因公司的銷售業務以票據結算爲主,票據具有一定的承兌期限,而採購業務的結算方式主要爲銀行電匯,使得公司的流動資金被一定程度上佔用。
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金髮科技(600143)、普利特(002324)、萬馬股份(002276)、會通股份(688219)、中天科技(600522)和中廣核技(000881)等國內知名企業,同時拓展了業內全球龍頭集團客戶,包括LG、博祿、巴斯夫和沙比克等。
近年來,隨着高分子材料的廣泛應用,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劑行業取得了快速增長。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2021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劑市場容量約1103億美元,2013-2021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1.65%。
不過,高分子助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較爲激烈。行業中,來自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者衆多,有一批歷史悠久、資金實力雄厚的國際巨頭,如三井化學、陶氏化學、以色列普利朗和SK綜合化學等,公司與國外競爭對手仍存在差距。
國內市場的競爭者中,佳易容聚合物(上海)有限公司、瀋陽科通塑膠有限公司、科艾斯化學有限公司、鹿山新材和上海邦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公司亦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如果未來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資金或技術實力不斷增強,會造成市場競爭加劇,公司將面臨一定業績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