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首批動力電池已逐步到達8年質保期,我國即將迎來動力電池集中退役高峯期。面對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退役高峯,電池回收產業吸引了衆多企業的目光,使動力電池全生命週期管理成爲行業新戰場,規範化回收率不足的現狀與千億級市場潛力形成巨大張力。那麼該如何更深入瞭解相關上市公司,從而精準捕捉未來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投資機會?
2025年7月4日,由格隆匯主辦的“格隆匯·中期策略峯會·2025”在深圳舉行。衆多優質上市公司高管前來與投資者零距離線下溝通。活動當日,深耕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的循環利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晉景新能的投資者關係總監Gavin參與了路演環節,與投資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格隆匯也整理了這次上市公司路演的演講,以饗諸君。
在過去的一年里,晉景新能業務發展勢頭強勁,成長性得以充分體現。晉景新能究竟有怎樣的價值?投資者或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把握綠色轉型趨勢,實現高速增長
晉景新能於2018年登陸香港主板上市,其前身主要從事傳統建築施工業務。2022年,晉景新能開始佈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通過獲取香港首塊動力電池處置牌照,逐步構建涵蓋運輸、出口及拆解的全套資質,初步打通電池回收的合規通道。
具體來看,晉景新能正在建設的“香港環保園電池回收工廠”是香港首條也是唯一完整牌照的鋰電池回收處理產線,該項目佔地約9420平方米,將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開始運營,預計初期年處理量可達到10000噸,後續有望藉此形成“大灣區超級聯繫人-全球示範項目”的獨特定位。
除此之外,晉景新能通過全球化戰略的深入實施,進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當前,晉景新能持有各地區政府牌照+多項國際電子廢棄物回收行業標準認證,具備在全球範圍內開展電池回收的業務資質,並將其回收網絡延伸至28個國家,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等關鍵市場建立77個服務節點。今年四月份,公司還收購新加坡Green Jade公司的全部股權,通過其全資子公司Supportive Recycling接入嚴格的歐盟環保標準與循環經濟政策體系,強化了自身的全球資源的調配能力。
與此同時,晉景新能還通過持續拓展合作生態,綁定龍頭企業,實現對電池回收+的深度探索。截至目前,公司先後與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晶科儲能、中天科技、中資環、寧德時代旗下的邦普循環以及華友鈷業等企業,針對海外電池回收服務、電池回收網絡的構建等方面達成深入合作。
在強大的全球化網絡推動下,晉景新能的財務數據頗具亮點。2025財年,公司營收同比激增92.3%至8.7億港元,其中逆向供應鏈管理及環保服務業務貢獻了80%的營收。歸屬股東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7890萬港元大幅收窄至1570萬港元;經調整EBITDA實現扭虧爲盈,從去年同期的-4010萬港元增加至4480萬港元。
Q&A環節
Q1:目前公司主營業務集中於香港市場,請問該區域的電池回收業務是否由我方獨家運營?抑或存在其他競爭主體?
A1:目前公司在香港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佔據主導地位,業務量佔比超過90%。這種市場地位的建立主要基於兩方面核心優勢:一是公司早期介入該領域,積極配合香港政府的相關要求,在申請牌照過程中共同構建了完整的電池回收體系,併爲相關法規制定及流程設計提供了專業技術與業務支持;二是香港作爲單體市場規模穩定可測算,從整體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來看,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爲,相關機制更傾向於維護行業的穩定有序發展,而非引入過度競爭。
Q2:鑑於香港市場表現出較強的穩定性,我們後續的業務拓展重點似乎是東南亞或美國地區。在香港,牌照資質構建了公司的競爭壁壘。那麼,在進軍歐洲或美國等新市場時,除了這些市場本身規模擴張帶來的機遇,我們相較於競爭對手的核心優勢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A2:歐洲和美國市場目前是我們戰略版圖中至關重要的區域。我們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在傳統回收網絡佈局方面具備顯著優勢,網絡的拓展相較其他參與者更具效率。相較於電池廠系企業(如邦普循環)、材料企業(如贛鋒鋰業、華友鈷業、格林美),我們主要定位於服務提供商。儘管當前電池廠回收退役電池是主流,未來隨着動力電池退役高峯的到來,市場回收的體量佔比將顯著增加,這就需要建立強大的回收網絡基礎。我們在海外的網絡體系已相對完善且具備較強競爭力。
其次,我們在海外市場,特別是在與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中,無論是報價策略還是服務質量,均獲得了廣泛認可,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口碑。此前,香港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由國際車企構成,所以公司在前期主要服務國際客戶,贏得了這些客戶的積極反饋。這些國際客戶往往也會向其歐洲或美國的分部推薦我們,同時我們通過持續的本地化優質服務,也在不斷強化自身在這些區域的市場聲譽。因此,我們的市場拓展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穩固的客戶粘性和口碑推薦機制。
此外,我們的成本結構也具備競爭力。這主要源於對現有網絡的優化利用,以及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鎖定了包括核心電池客戶、汽車製造商和儲能用戶在內的關鍵客戶羣體。這種戰略佈局預計將產生滾雪球效應,推動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綜合來看,完善的全球網絡、優質服務積累的口碑、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核心客戶鎖定策略,共同構成了我們在歐美市場拓展中的核心優勢。
Q3:你怎麼看待國內的電池回收市場?
A3:國內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潛力巨大,但當前競爭格局複雜且規範化進程仍在推進。國內市場目前實行“白名單”機制,由工信部認定的156傢俱備資質的正規企業負責電池拆解及金屬冶煉。
然而,在“白名單”體系外,還存在約18萬家非正規回收企業。此類企業通過規避環保成本降低運營開支,從而以高價搶奪廢舊電池貨源,導致正規企業在成本競爭中處於劣勢。因此,當前國內市場呈現“正規軍競爭不過遊擊隊”的現狀,亟需政策法規進一步強化監管與行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