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OCIN 2025|東方智慧綻放國際舞台,心瑋方案再鑄行業里程碑
格隆匯 05-22 20:45

2025年5月15日-18日,東方腦血管病會議2025(OCIN 2025)暨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分會學術年會在中國上海召開。同時,OCIN 2025牽手世界神經介入大會(WLNC)聯合辦會,共同打造全球化腦血管病和神經介入交流的頂級盛宴。

5月17日,"心瑋長城·如意雙支架研討會"與"取栓專題國際論壇"於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新產品"長城""如意"及新技術"CATCH級聯"亮相本次會議,通過專題演講、技術研討與跨國對話,展現了"中國智造"的創新實力與國際前沿技術的深度碰撞。

精密護航 支撐未來

——心瑋長城·如意雙支架研討會

會議由李天曉教授與史懷璋教授聯合致辭啟幕。李天曉教授強調醫學創新驅動發展,心瑋兩大突破性產品:"長城支架"作為國產首款顱內動脈瘤栓塞輔助支架,創新適配17系微導管以優化遠端小血管治療;"如意密網"作為國內首個塗層密網支架,擁有聚磷酰膽鹼塗層、鎳鈦球囊設計、以及兼容21小系統等特點。

史懷璋教授指出,國產神經介入產品歷經八年從起步躍升國際賽道:長城支架通過小口徑導管精準釋放,性能比肩國際品牌;如意密網支架作為國產首款塗層支架,其塗層、小系統設計超越進口產品。這些突破證明國產器械既能突破技術封鎖滿足臨牀需求,又能引領技術革新,賦能中國醫生以"硬核利器"守護患者,彰顯"中國智造"的韌性與擔當。

隨後的"長城·如意雙支架啟動儀式"中,史懷璋教授、李天曉教授、馮文峯教授、彭亞教授、王東海教授、臧培卓教授、李立教授、馮軍教授、張雲峯教授、陳純教授、程美雄教授、王玉峯教授、心瑋醫療王國輝先生、韋家威先生上台,在全場嘉賓共同見證下,國產首款顱內動脈瘤栓塞輔助支架"長城"與首款塗層密網支架"如意"正式在中國上市,現場掌聲雷動。

心瑋長城|國產首款顱內動脈瘤栓塞輔助支架

段傳志李天曉史懷璋臧培卓四位教授的主持下,會議圍繞國產首款顱內動脈瘤栓塞輔助支架"長城"展開。

李立教授分享到,長城3.0mm直徑適配17系微導管,顯著降低遠端小血管形變,尤其適用於前交通/大腦中等迂曲動脈瘤治療。其激光雕刻閉環設計支持釋放後靈活回收(釋放90%前可調整),4.0mm直徑支架部分中段顯影點精準判斷貼壁效果。臨牀實踐用於頸內動脈交通段動脈瘤、前交通動脈瘤、大腦中動脈瘤、破裂動脈瘤,使用簡單、安全,真正滿足"大小兼備,以簡馭繁"的臨牀需求。

張雲峯教授在分享中提到,長城支架30/40系列實現"因瘤制宜":30系覆蓋1.5-3.0mm小血管(17導管),40系覆蓋2.5-5.0mm血管(21導管),新增60mm長度滿足長段夾層需求。支架設計分"有頭端導絲"(12mm增強穩定)與"無頭端"(減少分叉干擾),創新M系列中間顯影標記可實時監測貼壁及扭結。結合病例分析,需基於動脈瘤形態(寬頸/多發)、血流參數及血管迂曲度選擇方案,如前交通動脈瘤優選30系適配17導管,複雜病變採用40系支架精準覆蓋,實現"因瘤制宜,精準適配"的個性化治療。

李西鋒教授在分享中提到,心瑋·長城作為國產首款顱內動脈瘤栓塞輔助支架,保留激光雕刻閉環設計:40系列對標進口產品,30系創新適配17微導管,顯著提升分叉寬頸動脈瘤治療安全性;心瑋·如意融合塗層技術+小輸送系統(2.1/2.7),鈷鉻合金+鎳鈦自膨球囊設計實現彎曲血管"瞬展貼壁",塗層設計可縮短整體用藥週期。心瑋的兩款支架各有特色"雙架合璧,治瘤有方"。

討論環節中,陳儇教授、陳純教授、彭亞教授、王玉峯教授等就長城支架的小型號設計適配17微導管等創新特點,認為該產品有望成為SAC術式治療的"新利器"。

心瑋如意|國產首款塗層密網支架

馮文峯教授、王東海教授、楊新健教授主持的密網支架環節,聚焦國產首款塗層密網支架的臨牀價值展開深入探討。

何川教授分享到,如意密網支架推送順滑,鎳鈦小球設計實現"二次貼壁"與快速展開,顯著縮短學習曲線;集成鈷鉻合金材質、抗血栓塗層及21小系統等創新優勢,兼具強支撐力與低損傷特性,臨牀操作安心、順心,未來有望拓寬複雜動脈瘤治療邊界。

馮軍教授分享到,如意密網支架通過材料創新(混合編織、抗血栓塗層)、結構優化(鎳鈦小球、J型頭端導絲設計)及臨牀驗證,實現了"安全-有效-易用"三位一體的技術突破,為複雜動脈瘤治療提供了兼具國際水準與本土適應性的"中國方案"。

討論環節中,鄧劍平教授、程光森教授,王朝華教授,張鑫教授,程美雄教授等專家就塗層技術的長期效果與適應症拓展展開熱議,認為該產品有望成為複雜動脈瘤治療的"新利器"。

取栓專題國際論壇

——全球經驗與中國方案的共振

心瑋醫療董事長兼CEO王國輝先生在致辭中提到,心瑋醫療自2016年成立以來,伴隨取栓技術十年高速發展,深度協同臨牀需求,構建完整產品矩陣:從國內首個顯影取栓支架,到級聯技術取栓新方案,未來將持續深化"醫工結合"模式,與中國醫生一起,通過技術創新、迭代,為國際取栓注入東方智慧。

全球趨勢與中國智慧

本場專題由陳啟仁教授、萬傑清教授主持,開啟取栓進展國際對話。

Raul G. Nogueira教授在"全球取栓進展"分享中指出,當前行業面臨傳統6F導管(即內徑為0.070inch-0.074inch)實際覆蓋血管截面積不足50%的挑戰,導致對纖維蛋白富集血栓的捕獲率僅30%左右,存在血栓碎裂和遠端栓塞風險。而8F大口徑抽吸導管(內徑為0.088inch)其外徑較6F導管外徑大25%-40%,在大腦中M1段等部位,可以佔據血管有效腔體直徑的90%,阻斷前向血流效應明顯,同時減少了回抽時血栓在導管口嵌頓的情況。一方面降低抽吸阻力,可以完整的將血栓抽入抽吸導管取出;另一方面減少了血栓嵌頓,不需要片段性的拖拽血栓,減少了血栓碎裂逃逸的情況。Raul教授特別強調,中國企業心瑋醫療實現8F顱內血栓抽吸導管與歐美同步開發,顯著超越國際同類產品。

彭亞教授在"中國取栓進展"中系統闡述了中國取栓技術的突破性進展與戰略佈局。在器械創新層面,心瑋醫療全球首發的088大口徑抽吸導管實現革命性突破,中國在神經介入器械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級聯技術的深度探索

本場環節由陳文夥教授、張永巍教授聯袂主持,共同關注級聯技術創新與臨牀應用突破。

劉永昌教授在案例分享中提到,中國取栓技術已進入器械創新驅動階段,大口徑導管的應用顯著提升手術效率與安全性。級聯抽吸CATCH技術是ADAPT技術的進階版,通過兩次連續抽吸實現高效血栓清除,該技術通過導管性能改進和操作流程優化,為臨牀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其技術理念與國際發展同步,具有重要推廣價值。

易婷玉教授在會議中提到,對於單純性栓塞導致的大血管閉塞病例,使用CATCH(級聯抽吸)技術可以顯著縮短血管再通時間。心瑋吞川顱內血栓抽吸導管有內腔為0.088"的8F規格,此規格導管具有更強的血栓抽吸能力,適用於抽吸頸內末端、基底動脈等處的大負荷血栓,其高到位、大管徑的特性可有效阻斷前向血流,降低血栓逃逸風險。針對迂曲部位,級聯技術利用"大管套小管"的同軸系統讓取栓通路到位變得輕鬆。易教授會中分享了自己的治療病例一例,其中患者右側A1未發育,急性閉塞的左側頸內動脈同時負擔左側大腦中動脈、左側大腦前動脈和右側大腦前動脈供血。此病例通過級聯抽吸技術僅用25分鐘實現左側頸內血流再通,大內腔帶來的強抽吸效應在頸內動脈末端閉塞"一拖三"病變中實現了快速血流重建並有效避免了血栓逃逸所致的遠端血管栓塞風險,實現一次再通。

技術爭鳴與未來共識

而後由李迪教授與Ganbaatar Rentsenkhuu教授主持,來自蒙古Baatarjan Nota、台灣地區吳逸民等專家結合各國及地區實踐,探討不同技術的適應場景。中國提出的級聯技術為全球取栓領域提供了新思路,討論環節,代成波張利勇等專家一致認為,級聯技術有望成為亞洲人羣取栓的"優選方案"。

"如意"血流導向密網支架

首次亮相OCIN手術直播

5月17日下午,如意血流導向密網支架首次亮相OCIN手術直播。患者A3段奇大腦前動脈瘤伴粥樣硬化,血管路徑極其迂曲,中間導管僅上到C4段,趙瑞教授應用如意血流導向密網支架FDD-250-20,適配心瑋DMC21微導管挑戰高難度,支架輸送體鎳鈦球囊助力支架自膨打開,快速貼壁,見證中國智造,心瑋智造。

新產品·新技術揭祕

作為腦卒中預防與治療整體解決方案領導者,心瑋醫療在本次會議中全面展示了覆蓋缺血、動脈瘤、狹窄及通路等領域的全產品矩陣,包括備受矚目的CATCH級聯技術、長城顱內動脈瘤栓塞輔助支架、如意血流導向密網支架、脈合止血封堵系統。重點設置新產品·新技術體驗區,直觀展現企業在神經介入領域的技術突破。

Together Toward Tomorrow

會議期間,來自蒙古、哈薩克斯坦、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的20餘位神經介入領域頂尖專家參訪心瑋醫療企業總部,通過對心瑋技術平台的考察與交流,專家團深入體驗了從研發到臨牀轉化的全產業鏈創新實力。此次活動不僅彰顯心瑋醫療的硬核技術實力,更為中國智造出海搭建了高水平產學研橋樑——從實驗室到世界,讓中國創新落地有聲。

心瑋醫療以"創新"為楫,在神經介入藍海劈波前行,開啟"中國方案"普惠全球患者。

來源:微信公眾號.神介資訊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