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清晰醫療(01406.HK)的停牌迷局

作爲一家在香港上市且爲數不多的專業眼科醫療服務提供商的清晰醫療(01406.HK),在2025年1月6日、2月7日、4月15日多次宣佈停牌,引發市場對其財務狀況和公司治理的高度關注。

截至最新日期,公司仍未覆盤及未公告其最後停牌的事由,而公司停牌日前收盤的股價已較其2022年2月每股發行價1.60港元暴跌了78%,總市值隨之縮水至1.88億港元,低於其上市募集資金的2.18億港元。

4月25日,有媒體收到涉及清晰醫療停牌內幕的匿名郵件,郵件指出,正是公司去年9月上任的新管理層,在上任後發現了公司舊管理團隊在IPO過程中的系統性造假行爲,並報告給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引發了此次的停牌。經與公司管理層聯繫,公司管理層不否認該匿名郵件及所附資料的真實性。以下將以匿名郵件資料及補充內容爲依據整理事件的脈絡,試圖幫助還原清晰醫療的停牌“部分”真相。

一、 “明星IPO”的崩塌

2022年2月,清晰醫療以1.60港元的發行價募資2.18億港元,成爲當年港股醫療板塊的 “明星IPO”之一。

在招股書中,公司着重強調兩位創始醫生自2017財年起僅領取每月20萬港元的固定薪酬,而兩位創始醫生的這一舉措則爲公司在2019-2021財年分別創造了1561萬、1360萬、1379萬港元的“額外”淨利潤,佔當期利潤的52%-104%。

根據匿名郵件資料所列的資料或可初步證實,兩位創始醫生實際領取的是與業績掛鉤的浮動薪酬。向監管機構的報告說明,新管理層自上任啓動內控審查後發現,2019財年其中一位創始醫生的實際薪酬達到1261萬港元(與香港多數知名醫生正常的年度收入相吻合),遠超招股書註明的固定薪酬240萬港元,而差額部分由公司屆時的大股東、執行董事、同爲創始醫生的謝偉業,通過其控制公司以向清晰醫療借款爲由向另外兩名創始醫生逐月發放,而這一操作帶來的直接後果則是“額外”增加公司IPO前的報表利潤。

2022年IPO後,兩位創始醫生迅速終止固定薪酬合同並支付違約金,其後清晰醫療的利潤表現則應聲暴跌——2023財年淨利潤驟降至-319萬港元(2022財年公司歸母淨利潤1349萬港元),2024財年中期虧損擴大至4200萬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清晰醫療IPO前的股息分配操作。據公開資料,2019-2021年,公司累計發放1.48億港元股息,佔同期總利潤的140%。匿名郵件資料中的提交監管機構的報告顯示,除了創始醫生謝偉業外的所有股東均放棄收取股息,轉而將資金匯入謝所控制的Ultimate Bliss Limited等實體,用於抵扣歷史借款。

二、一個關鍵人物的浮出水面

根據匿名郵件資料,一個關鍵人物被扯出水面——莫贊生(英文名爲:MOK TSAN SAN 或 Jason Mok),他被指出是清晰醫療IPO期間“非法IPO資金”的中介人。他不僅爲謝偉業安排了簽署由其個人擔保(部分未被披露)的過橋資金,其後還牽線本地富豪家族的鄭某入局,讓其爲謝偉業提供了補充資料所指“非法IPO資金之替換資金”以掩蓋漏洞。

據匿名郵件資料,2024年11-12月,莫贊生多次與新股東上任後留任的聯席CEO會面,並在多個場合公開直言要讓新管理層“永遠離開香港”,讓新股東“賤價賣出”。而據舉報人郵件指出,莫贊生隱藏在背後指使並提供詳細策劃,比如通過監管投訴、輿論施壓等不同“逼宮”方案等,當中包括試圖在2024年12月30日的董事會上,通過獨立董事鄭宇凌出面,強行剝奪的兩位執行董事,即CEO與聯席CEO的投票權並暫停兩人的工作,這個鬧劇在1月8日的董事會上以廢除前次決議而收場。

細數其履歷更令人觸目驚心:2014-2017年擔任08272.HK執行董事期間,公司股價暴跌 98.56%並最終退市;2014-2021年任08089.HK執行董事時,股價先暴漲 800% 後暴跌 97.73%,同樣以退市收場。據港媒曾公開報道其“大老千集團骨幹董事”身份,且其因2018年在大陸涉嫌敲詐勒索被警方通緝,後棄保潛逃至香港。另據網絡公開資料,莫曾在香港被“貼街追招債”。

4月22日,據亨泰(00197.HK)發佈的最新公告指出,該公司接獲公司執行董事莫贊生通知,香港高等法院已於2025年4月15日向莫先生髮出破產令,並裁定其破產。

三、舊勢力盤桓不去爲哪般

公司的舊管理團隊,包括持股14.8%(其中65%持有股份已公告質押給同爲公司重要個人股東鄭某)的謝偉業,其個人破產程序與股權質押狀態,常引發市場疑慮和恐慌。

2024年9月,隨着新大股東的介入,清晰醫療迎來管理層一次“換血”機會:蔣波先生出任行政總裁,原CEO許勇先生退任聯席行政總裁,非執行董事伍俊達、獨董馬偉雄辭職。

但新的管理團隊,還未來得及實施新的發展戰略、開展業務,突發事件就層出不窮。

據公開資料,2024年12月30日,董事會突然收到匿名指控信,矛頭直指行政總裁與聯席行政總裁,稱其“擅自替換銀行簽署人”、“簽訂關聯交易協議”、“誤導監管回函”等多個指控。儘管以上指控內容未獲證實,但董事會仍決議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

2025年3月,謝偉業又試圖起訴董事會中的五位董事,除了新管理層以外,還包括董事局主席胡定旭、股東之一藥明康德的委派董事等人。

此次郵件亦有指出,背後的根本原因是舊勢力擔心新的管理層將舊管理團隊精心編織的IPO財報揭露,爲保護他們的成果,勢必要將新的大股東和新管理團隊趕走。

按照現有管理層認可的說法,其已實名發送給相關機構和公司董事會及重要股東的相關資料和證據,不僅包含2017年管理層討論“將醫生薪酬定爲20萬還是30萬以操縱利潤”的內部郵件,還有股東放棄股息的法律文件等,這些證據鏈直指IPO期間的系統性造假的可能性。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IVA 部,上市公司若存在“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未披露信息”,聯交所有權要求其停牌。

截至發稿,清晰醫療雖仍未披露停牌涉及的“內幕消息”,但是,監管機構或已悄然展開行動。一般而言,香港證監會確認收到相關實名舉報材料後會展開調查,聯交所或同時將啓動對公司過往財報的專項審查。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場資本迷局不僅是一家公司的信任危機,更是對港股市場IPO審覈、公司治理監管及“三公”原則的一次考驗。

近年來,香港資本市場歷經數年風雨動盪,今年雖然出現了明顯的回升跡象,似乎重燃了一絲希望。然而,若造假上市之風一日不除,靠掩蓋真相、操縱利益從中牟利的舊勢力一日不被徹底清除,市場的基本面便難以真正穩固。香港資本市場的未來真正應屬於那些以產業爲本、以長期價值爲目標的新生代企業家與投資人。只有讓真正懂產業、重實業、講透明的新一代管理者與參與者站到舞臺中央,香港資本市場纔有希望擺脫沉痾,重拾全球資本的信任與尊重。清除腐朽,扶持新生,這是唯一的出路。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