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在消費復甦勢頭放緩,化粧品行業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國貨品牌在分化中重塑市場格局,消費需求升級與渠道模式變革相互作用,推動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在這場變革浪潮中,幾大核心變量預示着行業競爭邏輯已從傳統的流量爭奪轉向深度的價值深耕。
其一,國貨品牌的強勢崛起。中研普華數據顯示,2024年國貨品牌市場份額達55.2%,較2020年躍升23%。
其二,功效性產品的新消費需求爆發。其中,護膚領域持續領跑細分賽道,抗衰老、美白等具有明確功效價值的產品需求強勁。
其三,植物原料、科技抗衰等新興技術成核心競爭力。
其四,海內外全渠道融合重塑價值路徑。
在此之中,貝泰妮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從硬核技術到生態化佈局,從渠道協同到全球化戰略,交出了一份兼具質量與厚度的年度答卷。
這份成績單不僅印證了公司作為功效護膚龍頭的抗週期能力,更展現出其構建全球化健康生態的差異化戰略佈局。
逆勢增長彰顯抗週期能力,高分紅與精益運營驅動股東價值
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貝泰妮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7.36億元,同比增長約3.87%,歸母淨利潤5.03億元展現出穿越週期的財務韌性。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幅達13.83%,連續三年保持正向經營性現金流,在行業普遍面臨資金鍊壓力的環境中,這份"現金為王"的成績單顯得尤為亮眼。
如果説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那麼成本管控能力則是其健康運行的調節閥。通過前端推動產品結構升級聚焦核心品類,後端主動優化庫存管理,公司持續提升管理效能。
依託於高附加值產品佔比的提升以及供應鏈優化,2024年公司銷售毛利率高達73.74%,處於行業領先水平。這不僅意味着公司精細化運營的乘數效應開始顯現,同時也可以看出市場認可公司產品具備較高附加值。
相較於財務數據的穩健增長,更具信號意義的是其對資本價值循環的重構。
過去四年間,貝泰妮累計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10.98億元,佔歸母淨利潤比重達34.6%,其中2024年分紅比例更是達到50.25%,高於行業平均30%的分紅水平(如珀萊雅分紅率為30.21%),年擬分紅金額為2.53億元。
這種高比例分紅,疊加2024年全年2.35億元的股份回購規模,既形成了真金白銀回饋股東的立體化價值傳導體系,也充分彰顯出公司具備充裕現金流,向市場傳遞出穿越週期的經營底氣。
"產學研醫"深度融合,硬核創新撬動國際標準話語權
在築牢財務安全邊際的同時,貝泰妮將經營韌性轉化為創新勢能。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達3.37億元,佔營收比5.87%,遠超行業研發營收佔比,公司研發投入強度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這種研發重注的背後,是精準把握消費需求變遷的戰略眼光。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消費者在購買化粧品時,產品成分和產品功效是市場最關注的因素,這與近年來國家一系列鼓勵開發特色植物原料的政策導向形成共振。
貝泰妮敏鋭捕捉到這雙重趨勢,將雲南"植物王國"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持續深耕植物科技。
早在2021年底,貝泰妮就牽頭建設了雲南特色植物提取實驗室,能夠涵蓋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截止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水龍、荔枝草等13種特色植物原料的備案開發,數量位居國內同類美粧企業前列。這些源自雲南本土的植物成分,不僅強化了產品競爭力,更形成了差異化的品牌壁壘。
更值得關注的是貝泰妮全球研發協同模式的佈局,跨地域的技術協同,為公司持續領跑功效型護膚賽道提供了雙重保障。雲南特色植物實驗室聯動瑞士抗衰研究中心,主攻抗衰老和皮膚健康方面的研究,築牢敏感肌賽道護城河,形成"東方植萃+西方技術"的研發雙樞紐。
科研體系的技術背書更是進一步印證了貝泰妮的創新實力。
如果説專利數量體現研發廣度,那麼標準制定能力則彰顯技術深度。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發表493篇SCI及核心期刊論文,累計專利數達281項,並牽頭制定了6項國家標準和68項團體標準,從植物提取物基礎定義到青刺果油功效評價,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話語體系。
此外,公司還持續通過亮相學術會議及論壇、發佈《中國零售藥店功效性護膚品趨勢白皮書》等路徑輸出專業價值,建設行業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國際化粧品創新匹亞大賽斬獲雙料大獎上,貝泰妮作為國內唯一同時斬獲兩項大獎的化粧品企業,更是成為中國美粧研發實力崛起的生動註腳。
從敏感肌到全生態的護城河鍛造,多品牌矩陣的協同增效邏輯?
當然,技術勢能正加速轉化為市場動能。
依託研發創新構建的競爭壁壘,貝泰妮通過"內生孵化+外延併購"雙輪驅動,成功搭建起覆蓋全膚質需求的品牌矩陣,形成協同發展的生態版圖。
相較於同類企業,貝泰妮更是展現出行業頭部企業的戰略前瞻性。
例如,珀萊雅憑藉"早C晚A"大單品策略實現營收快速增長,但在細分領域的持續深耕仍需突破,伴隨線上渠道流量紅利消退,其渠道結構優化成為行業共同課題;華熙生物旗下潤百顏、誇迪等品牌在戰略調整過程中,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出現同比回調,這一現象也折射出當前功效護膚賽道的階段性調整壓力。
進一步看到貝泰妮,其通過主品牌樹立認知,加上子品牌拓寬場景的協同模式,持續實現內生增長。
主品牌薇諾娜的2.0戰略升級驗證了研發壁壘的商業價值。大單品矩陣持續爆發,舒敏系列穩居品類榜首,防曬產品線佔據戰略品類頭部份額,修白瓶年度銷售增幅超130%的增長印證功效護膚的爆發潛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子品牌在細分賽道的精準佔位。例如,璦科縵借勢抗衰風口年內營收同比大增65.59%達近6000萬元,薇諾娜寶貝突破母嬰功效護理認知瓶頸,以2億元規模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同時,隨着美白抗衰等精細化需求從面部延伸至全身護理的趨勢日益顯著,近日貝泰妮通過戰略投資高端身體護理品牌浴見,加碼功效護膚生態,有望在高端身體護理領域建立起先發優勢,為構建全身皮膚健康管理生態奠定基礎。
OMO新零售與出海戰略,全球突破打開增長新極
當技術護城河與產品生態形成協同共振,貝泰妮的創新勢能開始向渠道維度釋放裂變能量。
在完成研發體系與品牌矩陣的戰略佈局後,公司也在通過OMO新零售模式重構消費場景,借力東南亞出海戰略突破地理邊界,圍繞空間效率和區域縱深兩大維度,打開新增長曲線。
在國內市場,渠道端的結構性優化成為業績增長的關鍵引擎,貝泰妮線上線下渠道協同發力,實現對消費羣體的深度覆蓋。
在線上佈局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化粧品線上銷售佔比已突破55%,其中抖音、小紅書等內容平台貢獻核心增長動能,兩大平台分別以89%的GMV增速和19%的種草轉化率,正在重塑並驗證內容驅動型電商的高效轉化邏輯。
由此,貝泰妮順勢構建互聯網和AI賦能的全觸點營銷系統,完成傳統電商向OMO新零售的進化迭代。
於線下渠道,公司繼續推進直營店模式,以強化終端服務能力,截至2024年,OTC分銷網絡已覆蓋全國12.9萬家藥房,形成堅實的渠道基本盤。這背後也預示着,公司正逐步擺脱傳統大促依賴,通過常態化精準運營構建起更健康的增長模式。
在海外市場,公司法國、日本前沿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加上曼谷東南亞總部的設立,標誌着其已實現向"造船出海"的質變。
通過進駐當地KA美粧連鎖、醫美診所等主流電商平台、以及TikTok社媒平台,貝泰妮正將薇諾娜等產品的專業口碑,轉化為東南亞中高端市場的品牌勢能。
不僅如此,貝泰妮還已完成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品牌和產品的商標註冊和備案准備。從雲南植物實驗室到曼谷運營中心,貝泰妮正書寫中國美粧出海的進階範式。
結語
着眼當下,2025年化粧品市場迎來行業復甦的初春信號。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化粧品零售總額為720億元,4.4%的同比增速跑贏社零總額4.0%的基準線。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歷年來化粧品開年雙月數據首次跨越七百億量級門檻。
此番數據突破不僅體現在規模維度,更折射出消費信心修復背景下,化粧品作為可選消費品的需求彈性。寒冬中淬鍊出的市場新秩序,正在為具備技術沉澱與渠道效率的企業打開價值重估窗口。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貝泰妮依託於豐富的產品線積累和紮實的品質保障,一個覆蓋全生命週期、全消費場景的皮膚健康生態正在成型。伴隨着品牌和渠道的雙線驅動,公司的產品定位亦將更加清晰,驅動財務結構不斷優化。
在"健康中國"戰略與消費升級的雙重紅利下,資本市場或將重新審視其技術溢價和生態溢價帶來的雙重價值,這家兼具科研底色與商業鋭度的企業,有望開啟新一輪價值發現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