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至今,全球天然鈾市場面臨不小的挑戰。天然鈾現貨受到採購商觀望情緒、鈾礦供給釋放等因素影響,價格明顯波動,對比長貿形成了較大的折價。
加上如今鈾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障成爲能源安全的關鍵一環,關乎核能發展的戰略佈局,正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也給產業發展帶來了些許不確定性。
儘管如此,中核國際(02302.HK)在鈾貿易業務上保持穩步推進,仍交出一份含金量頗高的2024年全年財報,無懼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
財報顯示,公司擴大鈾貿易規模,全年銷售約577萬磅天然鈾,總收入達18.41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217%。全年淨利潤爲1.95億港元,同比增長83.4%。
可以看到,中核國際的核心財務指標不斷突破,在全球鈾貿易領域表現出強大的增長勢能。這背後是中核國際積極探索國際市場潛在機會,合理優化資產結構,並依託母公司釋放協同效應的結果。
毛利淨利雙增長,ROE和現金流水平向好
在供應鏈受阻,地緣政治發展影響顯著帶來鈾價格波動等多重影響下,相關企業要想取得持平甚至進步,都並非易事。但總結中核國際近幾年的財務數據,公司的盈利能力已邁入上行通道,呈現高質量發展。
2021年-2024年,公司毛利分別爲2061萬、1.03億、1.27億、2.34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24.7%;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爲238.90萬、8084.30萬、1.06億、1.95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34%。
這反映了中核國際的戰略佈局取得顯著成效,持續兌現出經營成果,公司的市場地位也隨之越來越穩固。從趨勢變化上看,公司有能力在未來展現出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除了上述核心數據外,淨資產收益率(ROE)和現金流水平,也是概括中核國際整體表現的最佳註腳。
先看ROE,作爲價值投資者關心的指標,公司2024年ROE達到28.9%,較2023年的23.1%進一步增加。
採用杜邦分析法將ROE表現做拆解後(槓桿比率、淨利率、資產週轉率)可以發現,外部環境影響導致淨利率有所下滑,但中核國際在槓桿水平更加合理的基礎上,資產週轉率大幅改善,從而推動ROE顯著提升。
槓桿水平方面,公司權益乘數從2023年末的2.15下降至2024年末的1.31,資產負債率從54%降至23%。
資產週轉率方面,公司則從截至2023年末的0.59上升至截至2024年末的2.09。這得益於公司出售全資附屬子公司中核香港,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增強流動性,將支持自身更好聚焦鈾貿易業務。
對此財報中提到,公司通過投資非核心資產,將能夠減少財務風險承擔及向非戰略行業的資本承擔並調度資源用於擴張其鈾業務。此外,出售事項將支持公司鞏固其在全球鈾買賣市場地位的戰略目標,且長遠有利公司的長期發展及整體營收能力。
同時,現金流作爲投資者關心的另一個指標,表現也十分亮眼。中核國際2024年經營性現金流爲1.40億港元,對比2023年0.733億港元顯著擴大,疊加出售附屬公司獲得1.62億港元淨款項等,2024年末現金儲備大幅增長至6.07億港元。由此進一步佐證了公司核心業務快速發展,以及自身戰略執行的有效性。
所以,中核國際2024年ROE和現金流水平取得長足進步,背後是經營業績和財務質量共同提高的結果,公司基本面呈現向好趨勢,繼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飛馳。
供需變化帶來機遇挑戰,中核國際有望受益
全球天然鈾市場發展決定了中核國際的成長空間,而鈾價長期走向以及背後的供需關係變化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進入2024年,鈾現貨價格上漲勢頭強勁,2月衝至2007年以來最高價的107美元每磅後,開啓逐步回調的過程。接着鈾價下跌至12月26日最低點的70美元每磅,現貨價全年累計下跌21%。
而在天然鈾長貿市場,2024年長貿價格從年初的72美元每磅漲至年底的80.50美元。長貿價格高於現貨價格,反映核電行業通過長協機制對衝風險的策略,也是市場對鈾資源長期緊缺的定價,是未來價格中樞上行的信號。
進一步來看供需關係,在需求方面,當前全球各國加速清潔能源轉型,正邁入到新一輪核電復興週期。鈾作爲核電站運行主要燃料,隨着核電的邊際變化到來,需求量有望顯著提升。
根據世界核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全球核電併網容量爲396GW,併網核電站439座,在建容量71.8GW,在建核電站66座。有預測指出,考慮核電建設週期,鈾需求將在2027年加速釋放,新建核電站首次裝料或將需求進一步提前。
具體到中國市場,《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3)》指出,預計2030年前,我國在運核電裝機規模有望成爲世界第一,在世界核電產業格局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預計到2035年,我國核能發電量在總發電量的佔比將達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這意味着,核電發電佔比未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中國長期是鈾需求大國。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DeepSeek等中國AI企業的崛起,中國AI發展正迎來黃金期,預期數據中心等AI基建需求大幅增加。而綠電以及核電因穩定性強、碳排放低,將成爲AI基建的能源保障提供支撐,這也將進一步提高市場對鈾的需求。
在供給方面,全球天然鈾的總量較爲充足,而開採在過去十幾年缺乏足夠資本支出投入,導致資源的生產過程受阻。一次供應增量有限、在產礦上常有產量指引下調,二次供應也在逐年縮減,因此未來幾年內,全球天然鈾供應量有不確定性,供需平衡或朝着"短缺"方向發展。
對中核國際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作爲中核集團旗下唯一海外鈾資源運作平臺,是最能放大中核集團海外戰略價值的載體之一。中核集團是國內唯一擁有完整核燃料循環產業的集團,中核國際爲其旗下中國鈾業集團提供天然鈾產品,因此發展自帶“護城河”。在鈾價長期上行、國內需求爆發、供應格局趨緊的背景下,有望充分受益。
核電復興週期之下,持續鞏固市場地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核能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成爲推動能源轉型和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
回顧近些年,我國核能按照“熱堆—快堆—聚變堆”的“三步走”戰略穩步推進,一批先進核能技術得到了加快推進。
比如熱堆代表“華龍一號”,截至目前,“華龍一號”全球在建、在運機組達到33臺,成爲全球三代核電在建、在運機組最多的機型。同時,高溫氣冷堆投入商運、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即將建成,這背後是中國正逐步引領全球核能發展格局。
藍皮書預計,未來我國的核電裝機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核能利用將扮演多重角色,核技術應用產業有望成爲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天然鈾資源的穩定供應,以及如何更好開展對鈾礦資源的探索和利用成爲重中之重。
因此長期來看,中核國際作爲產業重要參與者,其價值潛力還未被充分挖掘,成長空間不容小覷。
財報透露,根據2024年框架協議,中核國際作爲中國鈾業集團的天然鈾產品獨家供應,同時承擔海外鈾資源代理採購及分銷角色。這有助於中核國際進一步加強鈾貿易業務,擴大全球市場的覆蓋範圍,確定更有利的戰略地位,爲長期盈利增長奠定基礎。
同時,中核國際將繼續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投標買賣,增加市場曝光度,並探索多種資源渠道,以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隨着中核國際積極探索出更多貿易機會,尋求優質鈾資源項目,將爲自身成長注入強勁動能,也能夠在資本市場上呈現更大的價值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端正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以及加強國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推動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由此,中核國際的價值有望得到重估。
結語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核電復興的浪潮中,中核國際憑藉其戰略定力與資源整合能力,在2024年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面對天然鈾市場的波動與挑戰,公司通過擴大貿易規模、優化資產結構及深化協同效應,表現出十足的經營韌性。
未來,隨着全球鈾資源供需格局趨緊、國內核電需求放量,疊加公司國際市場拓展與新項目佈局,中核國際有望在能源安全與綠色轉型的雙重機遇下,穩固市場地位,展現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