鎵鍺出口管制!概念股應聲大升,業內:半導體產業或受影響
利好消息助攻,今日鍺、鎵概念股開盤大升。個股中,國內兩大鍺生產企業,雲南鍺業和馳宏鋅鍺早盤雙雙升停,不過,9:34分馳宏鋅鍺打來升停板。華錫有色升超7%,遠航精密升超4%,中國稀土、盛屯礦業、江特電機等跟升。

消息面上,昨日(7月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佈了關於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吿。滿足相關特性的物項,如鎵相關物和鍺相關物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公吿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詳情點擊查看)
兩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
據悉,鎵、鍺是兩種稀有金屬,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低,開採難度大,價格昂貴。同時也是兩種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子、通信、光電、太陽能等領域。
鎵是一種具有高熔點、高導電性和高光電效應的金屬,被稱為芯片“維生素”。它可以用來製造高速、高頻、高功率的集成電路、激光器、光電二極管等。鎵在5G通信、雷達、太空探索等領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鍺是一種具有高純度、高遷移率和高耐熱性的金屬,被稱為芯片“奶粉”。它可以用來製造低功耗、高性能的晶體管、太陽能電池、紅外探測器等。鍺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等領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國是鎵、鍺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公開資料顯示,鎵和鍺兩種金屬礦產無論是在儲量還是在出口上,中國均在全球佔據領先地位。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簡稱USGS)數據,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德國、烏克蘭分別於2013年、2015年、2016年、2019年停止了鎵生產,中國鎵佔比全球鎵產量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佔比全球鎵產量已超90%。
據USGS數據,全球鍺資源中國佔比41%,美國佔比45%。2021年全球原生鍺產量約130噸,其中,中國、俄羅斯兩國的產量佔全球的70%,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鍺生產國,佔比達68%,近十年來累計供應全球68.5%的鍺。

從進出口貿易來看,中國是全球鍺的氧化物及二氧化鍺重要的出口國之一,出口數量遠高於進口。
從出口地區分佈來看,我國鍺的氧化物及二氧化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有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韓國、意大利、美國等地。
日本和美國分別是世界上金屬鎵消費市場的前兩名,歐盟的消耗量也居高不下。由於該資源非常稀缺,這些國家紛紛對自己境內的金屬鎵進行保護,轉而向中國這樣的儲備大國進口。
專家:或是一種對等反制
業內表示,中國對鎵、鍺相關14種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滿足相關特性的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這意味着中國將對這些物項進行許可證管理,即只有獲得政府批准的企業才能進行出口。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接受採訪表示,關鍵礦產資源因為扼守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咽喉,因而在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成為大國博弈的一塊新戰場。
她表示,國際上很多稀有的關鍵金屬都是由中國向外供應的,那麼為什麼中國供應給一些西方國家,製成芯片反過來卡中國的脖子呢?陳鳳英認為,7月3日晚,兩部門公吿對兩種金屬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或是一種對等反制,也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種做法。
有分析指出,一旦我國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日韓等國家將面臨着嚴重的供應短缺和價格上升的風險,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半導體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他們將不得不尋找其他替代來源或者提高自主生產能力,但是這些都需要時間、成本和技術上的投入,並不能在短期內解決問題。同時,他們也將面臨着來自我國半導體企業的更加激烈的競爭壓力,因為我國半導體企業將可以利用自身在鎵和鍺方面的優勢,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降低產品成本和價格,擴大產品市場份額。
附:涉及鎵、鍺主要上市公司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