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京東方:苦戰三十年,終成全球面板之王

世上有不死鳥,如鳳凰一樣,永遠涅槃重生。世上有一種企業,只有擴張沒有收縮,只有矛沒有盾。

這句話,用來形容京東方,或許也很貼切。

一方面,它早就不聲不響做到多個世界第一:

液晶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平板電腦屏份額全球第一;智能手機液晶屏份額全球第一;首發產品比例全球業內第一;新申請專利數量全球業內第一;毛利率全球業內第一……

另一方面,它又拿着國家給的鉅額融資,每年的財報卻不那麼好看,在A股市場表現得極為平庸。

散户之王、面板之王、圈錢之王、價值熔爐、國之重器......在它頭上,圍繞了太多光環與爭議。

其實,看懂了在生死線上徘徊的京東方,也就看懂了,中國“大國工業”的意義。

在很多領域,至少在液晶面板這個領域,免費玩家奉行拿來主義,雖然一時很爽,卻沒有人權——只有氪金才能改變規則。

讓我們來回顧這場燒錢的戰爭,與一位戰士30年的征程。

01

十年心中盡怒潮

京東方的前身,是電子工業部下屬的北京電子管廠,代號774廠。

始於1956年,是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主要產品是電子管。

一五期間,該廠總投資1億元,佔全國電子工業總投資額五分之一,被賦予了重要使命。

1956-1984年,為新中國科研單位培養了140名中層幹部、工程技術人員1181人、技工1362人。

那個時期,面對西方的科技封鎖,北京電子管廠不僅為全國科研單位培養了140名中層幹部、1181名工程技術人員、1362名技工,並研製出無縫鎳管、陶瓷管、大型發射管等500多種產品。

為新中國的科技進步,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直到80年代前,它都是中國最大、最強的電子元器件廠,還是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

1956年10月15日,北京電子管廠開工典禮

然而,80年代,改革春風過,彩電成為主流,佔中國電子工業比重高達56%,電子管被半導體集成電路大規模替代。

北京電子管廠也想抓住風口,可惜轉型失敗,很快就被時代甩開。

到1986年,整個廠子銷售收入不到五千萬,人均創造利潤變成負值,工資都發不上。

萬般無奈,廠裏只能組織男工去首都機場托運行李、去開出租車,女工就到飯店去幹保潔、去織毛衣,甚至變賣車間裏的氧氣瓶,勉強維持生活。

已然一副即將山窮水盡的境地。

1988年,心急如焚的廠長張紅飆覺着,得跟上改革開放的潮流,於是花大價錢把廠裏的年輕會計王東昇送到香港,脱產學習國際金融,一回來就升他當了財務處長。

王東昇苦思冥想出一套改革方案,興致勃勃地打算給廠裏的幹部們培訓。結果其他上了歲數的老領導們,對那些稀奇古怪的詞彙毫無興趣,沒講幾分鐘,台下就已鼾聲一片。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王東昇也對此逐漸失去耐心,甚至一度萌生出離開的想法。但一想到老領導張紅彪的期待和廠裏無數老職工的困難,甚至有些老職工還是為國家做過很多重大貢獻,王東昇又實在又於心不忍。

只能一般苦苦挨着,一邊不斷想方設法為廠子謀出路。

時間很快來到1992年,那是個極不尋常的年份。

那年春天,鄧公南巡,發表了撬動時代巨輪的“南巡講話”:

“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在偉人的號召下,當年辭官下海的人數超過12萬,保留職位經商的更超過千萬人,規模遠超80年代初的下海潮。

個人沉浮與國運興衰,第一次捆綁得如此之緊。

這時,捱了好幾年的王東昇35歲,還算是年輕人,他再次躁動起來。

7月,北京市電子辦給廠裏下發指示,要求張紅飆找個年富力強、能跨世紀的幹部接班,堅定走市場經濟道路。

張紅飆這時年過古稀,他明白自己的時代結束了,他想到了年輕的王東昇,決定把挑擔子的重任轉給他。

當時的王東昇其實不想接這個爛攤子,他當時都已打點好行李,正打算去中信旗下的一家租賃公司當副總。

但架不住老同事們的挽留,大家都勸他留下來當廠長。

王東昇嗆了一句:“我憑什麼留下來?”

一位老師傅回道:“就憑讓我們不再去撿白菜幫子。”

王東昇説不出反駁的話。

管財務的他最清楚,廠裏的狀況有多慘。

當時,廠裏已經到了沒錢買原材料的地步,連續11個月發不出工資,許多老職工揭不開鍋,只能到菜場撿白菜幫子果腹。

王東昇咬咬牙,最終還是留下來,又去找來了王家恆、王彥軍、陳炎順等幾個幫手,決心讓這艘沉沒的巨輪重新浮出水面。

但提了兩個條件:

1.工廠要取消官本位,進行股份制改革;2.鼓勵出國考察,學習先進技術。

上面答應了。

但剛接手過來的電子管廠簡直是燙手的山芋,高達98%的負債使得沒有一家銀行願意放貸予他。

實在籌不到資金,王東昇只能動員職工湊錢入股:普通工人自願每人出資500元,領導幹部每人5000元,多買不限。

到1993年4月,全廠2600多人東拼西湊,終於籌到650萬元,北京電子管廠才得以進行股份制改制,更名為“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正式開始重生自強之路。

1993年,北京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創立會議上,王東昇坐在首位,號召股東們實現“老廠的二次創業”,並喊出了一個響亮的“四五工程”:

用五年時間,實現公司銷售五億元、淨利潤五千萬、員工人均年收入五千元。

該怎麼做呢?

02

萬里江山皆風火

一開始,為了活下來,王東昇有些“飢不擇食”。

搞電器維修,賣節能燈、賣“東方壺”、賣爽口液、賣北京烤鴨……做成的不多,和電子管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當時東方電子有北京松下30%股份,好在陳炎順拼死要回400萬分紅,才發上工資。

1995年,王東昇應邀到日本參觀夏普公司,東道主給考察團每人送了一個彩色液晶鬧鐘,當做小禮物。

王東昇把玩着手裏這個小物件,彷彿預感到了一個新時代。

回到國內,他立馬召集人手,成立研究小組,集中精力做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

有決心是好事,有眼光也難得,可是做起來難。

除了沒錢,外部環境更差。

小的來説,日韓液晶產品雖然已經在市場大量出現,國內的眾多家電企業還不相信中國彩電的CRT顯像管會被液晶平板顯示器替代,對此不屑一顧。

大的來説,當時的宏觀經濟還將也面臨很多不確定。

CRT彩電

1997年,索羅斯攜千億美元橫掃東南亞,最後在香港鎩羽而歸。

不甘心的魔鬼放出狠話:東方經濟熬不過1998年。

面對此起彼伏的金融危機,當年中國經濟的確不容樂觀。

那時,我們正處於輕工業向重工業轉型的關鍵節點。現代化工業剛剛起步,傳統輕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國企虧損極為嚴重。

1997年底,全國建材、軍工、有色、煤炭、防止全行業普遍虧損,四大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28.66%……

面對搖搖欲墜的國企,政府決心直接淘汰生產落後的企業,換來了生產力的解放與財政負擔的減輕,刺激經濟發展。

通過政企分開,大量民企迅速發展,不僅解決了困擾許久的城市就業問題,還順手從焦頭爛額的東南亞國家搶走了不少出口生意。

京東方就是在這時候,正式走上了歷史舞台。

1997年6月,陳炎順找來南方證券做代理商,拉了個18人的團隊,搗鼓了7個月,居然將公司在深交所B股上市,一下籌到了3.5億港幣。

大家從沒見過這麼多錢,從此,老員工們對王東昇和陳炎順的決策,再也不做任何懷疑。

有錢了,心齊了,終於可以搞事業,但問題也接踵而來。

1998年,中國取消了實物分房政策,開啟了樓市的新時代。

有人勸王東昇:“中國正在城市化,房地產可以賺大錢。”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如果當時王東昇跟着潮流走,今天的京東方,就是個靠賣樓就吃不完的企業,王東昇本人也未嘗不能碰一碰首富之位,舒舒服服過日子。

經過三天三夜激烈討論,王東昇還是下定決心,“如果連我們這些人都去做房地產,那誰來搞工業化?”

“我們的血液裏面就流着工業的血,房地產有人搞,不缺京東方一個。”

那時講四個現代化,其中一個就是工業現代化。

王東昇專門組建了一個由高學歷年輕人組成的團隊,只跟蹤產業方向,據此定路線。

1998年,王東昇明確提出,要進軍液晶顯示領域。而在當時,國內大部分企業還在停留在陰極射線顯像管的生產線上。

2001年,京東方增發A股,機會終於來了。

彼時,韓國現代集團還沒從金融風暴中緩過來,遭遇嚴重的財務危機,準備出售液晶顯示器業務(HYDIS公司),包括120多名韓國工程師,價值3.5億美金。

王東昇彷彿看到了蛇吞象的機會,召開董事會緊急討論了10個小時,拍板:買!

因為收購過程耗時且經內外阻力,他被稱為當時“液晶市場上最兇悍的買家”。

2003年1月,京東方自主建成北京第5代TFT-LCD生產線,總算是結束了中國無自主液晶顯示屏的時代。

中國人終於可以自己研究液晶面板了?

沒這麼容易。

當消息傳到三星CEO李秉哲耳朵裏,他當然不希望失去中國大陸這個市場,於是在日本、新加坡、台灣設立Glass Meeting,操縱市場液晶面板價格。

還是個新人的京東方,當然玩不過這些巨頭。

更不巧的是,當時正處於“液晶週期”的低估。

黑暗時代中,全行業都在虧損。

2005年1月,5帶線生產的17英寸液晶顯示屏成功量產,但王東昇卻高興不起來。

5代線剛動工時,17英寸屏還是300美元/片;但是到了投產,價格卻跌到150美元/片。

結果可想而知,好不容易取得突破的京東方,在2005年卻虧損了16億元,這還是1993年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2006年,京東方繼續虧損17億。

當時,一篇《京東方MBO迷局》的報道,將王東昇推到了風口浪尖。

為什麼虧成這樣還要堅持?

當時的國人很不理解,以為王東昇是拿着中國人的錢,去便宜洋人,義憤填膺地要求槍斃這個漢奸!

輿情過烈,證監會否決了京東方的上市融資計劃,銀行也中止了京東方的貸款。

資金鍊斷裂,公司轉眼間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王東昇不得以賣掉中國台灣冠捷股權、關掉韓國生產線籌錢,但仍補不上資金缺口。

才40多歲的王東昇,愁白了頭髮。

在京東方的至暗時刻,是國家伸出了温暖的大手。

早在王東昇堅持收購HYDIS時,北京市領導就對他説:“企業要走出去,中國需要面板。這個項目的發展,政府給予支持。”

國家發改委的一位副主任也説:“這個項目你們做成了,國家要記你們一功,如果失敗了,我還要支持你。”

領導們沒有食言,為解決京東方資金短缺問題,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聯手國內八家銀行,2005-2007年共給京東方提供了7.4億美元貸款和1.4億元的補助資金。

上頭是清醒的,液晶工業從來就是最難啃的骨頭,需要不斷的技術迭代,更需要海量不斷的資金投入。日韓公司別看那麼牛,不也是賺十年賠十年,賠賠賺賺又十年。

京東方是個孤獨的衝鋒者,不能見死不救。

因為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03

拼將一腔義士血

王東昇手上有一道疤。

這道疤的故事,經過多方演繹,早已不止一個版本,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大概是2003年,一次正式的會議午餐上,王東昇與日本材料供應商的高層在酒桌上商議,想在中國合資建廠,實現國產化的願望。

不料對方竟瞧不起自己:這是個高技術精密化工產業,對生產線工人的紀律要求很高,所以只有日本能做得了。中國人做不了,中國人連過馬路都要闖紅燈。

氣憤的王東昇捏碎了手裏的葡萄酒杯,在飯桌上怒斥:你給我滾,我就算停產也不買你一片貨!

這件事後來被他反覆提及:“這是我們民族的恥辱。”

這恥辱由久而來。

八九十年代,中國通過引進技術,形成了一條CRT彩電產業鏈,海信、創維、TCL、康佳、長虹等一大批企業因此崛起,產值一度佔全國電子工業比重高達56%。

然而,從2003年國內出現第一台液晶電視,到2008年液晶電視銷量超過CRT彩電,短短6年,一場“液晶風暴”讓中國在過去20多年的優勢盡失。

CRT彩電全面崩潰,賽格日立、永新、安財等彩色顯示管廠,相繼倒閉。

1998年,為了改變被卡脖子的局面,上廣電花了100億,與日本NEC合資,引進五代生產線。

但除了出錢、出地、出工人,從技術到管理,都是日本人説了算,關鍵零部件、設備材料都被日企控制,上廣電無法有效進行成本控制。

2009年,在榨乾對方最後一滴油水後,NEC突然撤資,只給上廣電留下一片片空廠房和絕望的工人。

同年,上廣電被迫解體,創造了一個恥辱的記錄。

只留下京東方孤軍奮戰。

轉折點在2007年4月,市場終於好轉,液晶面板價格開始反彈,京東方出貨價迅速上漲30%,5月就扭虧為盈。

2007年,京東方實現淨利潤7億元,還清了大部分債務。

從地獄到天堂,轉變如此之快,京東方的高層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走了狗屎運。

當然不是。

2006年,深圳推出“聚龍計劃”,想找一家液晶面板企業,與長虹、康佳、創維、TCL合作,共建一條生產線,原本接洽的是京東方。

意外也不意外,攪局者來了,來者是夏普。

到底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2007年7月,深圳與夏普簽訂協議,將投資280億元,建設國內第一條7.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好像所有日企都是一套劇本,僅一個月後,夏普居然食言而肥,直接撤攤子不幹了。

而京東方這邊,則主動調整戰略,王東昇選擇了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路子,在成都建一條4.5代線。

“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做到最強,再伺機而動。”

沒想到,此舉卻是歪打正着。

2007年,蘋果發佈了第一代iPhone,屏幕不似彩電,只要很小的一塊。

在智能手機爆發的第一年,京東方的這條底世代線,巧合地成為一座大金礦。

2008年7月,通過增補設備,5代線月產能突破10萬片,連三星都跑來採購京東方的TFT-LCD。

當時,經濟危機再度席捲全球,液晶行業再度陷入衰退,夏普、LG、三星等巨頭不得不放緩擴張腳步。

而手握金礦的王東昇,終於迎來盼望已久的擴張機會,在逆勢中大步躍進。

2009年,合肥市政府主動找到王東昇,要建一條6代線。這時,夏普又來了,給出的價格比京東方還便宜45億。

考慮到深圳的前車之鑑,合肥堅定選擇了京東方。

當時有一種論調:日本企業從來沒想過在中國建高世代線,他們出頭攪局,就是給各地政府“畫餅”,然後再找託詞退出,好把中國進入高世代線的時間往後拖延幾年。

一而再再而三,中國人也學聰明瞭。

2009年4月,京東方6代線在合肥破土動工,耗資175億。從這一刻起,中國液晶彩電第一次得到了本土供應源。

同年8月31日,京東方8.5代線在北京亦莊舉行奠基一是,總投資280億元。

這件大工程,在液晶行業掀起驚濤駭浪,日韓對中國大陸的技術封鎖,也就在這一刻全然崩塌。

各路外資聞風而動,紛紛宣佈在華建廠,全國各地掀起一陣爭上高世代線的“液晶熱”。

苦逼日子終於到了盡頭。

然而,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道路,我們喜聞樂見,對那些先發者而言,是最大的威脅。

北京京東方8.5代生產線內景

04

直向雲天逞英豪

長期以來,在創新和知識產權方面,中國企業一直被視為抄襲者,西方人普遍看不起中國的知識產權創造。

然而,如今已擁有超過2萬人研發團隊的京東方,很快就改變了這種形象,他們的研究成果也開始得到國際競爭對手的尊重。

王東昇説:“中國有合理機會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佼佼者。我們的技術可以改變世界。”

早在2010年,王東昇提出了“王氏定律”,被稱為顯示行業的“生存定律”:

若保持價格不變,顯示產品性能每36個月須提升一倍以上。

想要在液晶產業的牌局上繼續玩兒下去,就必須重投入,通過技術驅動提升產品價值,用更新、更好的產品實現盈利。

但這實在不容易。

自從北京8.5代線建成,LG、三星等巨頭一改多年的封鎖態度,突然一副舔狗模樣,要求來大陸開廠。

他們背後的目標很簡單:不惜一切打壓京東方,把中國大陸技術上升通道封死。

他們想繼續主宰這個龐大的市場。

沒想到,等2010年項目批下來,外資企業全鴿了,這是一套劇本演上癮了?

為了進一步打壓,日韓台組成價格聯盟,把出貨價格越壓越低,處在擴張期的京東方,越賣越虧。

2010年,虧損20億;2011年,虧損7億;2012年,拿了國家26.2億補貼,才盈利2.5億……

好在,有國家做後台,王東昇在血泊中,依然堅持擴張。

2004-2014年,京東方共投資1400億元,建成了7條顯示器生產線,在整個新中國工業史上還是首例。

幸運的是,這7條線不僅成功建成投產,而且產品良品率在後期基本能達到90%以上。

2013年,京東方的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五,邁入主流供應商之列。

與之相對的,這十年間,日韓液晶市場經過一系列騷操作,經歷了一大波洗牌。

三星聯合索尼,靠着韓國財閥撐腰,打得其他日本企業心神不寧,紛紛退出中國液晶市場。又接着之前價格戰的事情,到歐盟吿發TW企業,郭台銘一度因此被送進監獄。

緊接着再上調液晶面板價格,把索尼帶進溝裏,導致索尼電視因價格過貴滯銷。

三星一躍成為行業老大。

然而,2013年,趁着敵方陣營內訌的間隙,京東方提交的專利數量,已經超過夏普、三星、LG。

屬實驚了世人一把。

壓力山大的三星集團,決定推出尚不成熟的OLED顯示屏技術,降維打擊,席捲市場。

然而,超出所有人預料,OLED所需的兩個關鍵材料專利,居然都掌握在“後輩”京東方手裏。韓國廠商折騰了大半年,才折騰出2台55吋電視,售價8萬元。

這肯定是賣不出去的。

最關鍵的是,因為忙着開發新技術,三星原本的液晶業務,反而被耽誤了,不得不找如日中天的京東方買液晶面板。

這也就導致,大量手機屏幕的市場份額,實際上被京東方攢在手裏了。

同時,對韓國人心懷怨意的日本廠商,剛剛研發出4K技術,選擇與京東方合作,使得韓國4K彩電無法自主生產,只能找京東方購買。

也是從這時起,京東方不僅打破了日韓對液晶面板的壟斷,還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記憶中,電視機在最近幾年,好像變得越來越便宜了。

源頭就在這。

到2017年,京東方的出貨量超越三星,大尺寸顯示面板佔有率達到世界第一,並開始量產第六代柔性AMOLED屏。

於是,大量國產手機用腳投票,拋棄三星,採用京東方的屏幕。

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國產手機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性價比越來越高,佔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移動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

也就沒有中國今天世界第一的移動互聯網規模。

這些,都離不開京東方的功勞。

回顧這一切,王東昇讓所有人看到的是一個夢想不斷實現的過程。今天的京東方已經是顯示領域的第一名。從一個跟跑者,成為該領域的領跑者。

可以説,沒有京東方,我們的手機、電視、電腦,都要比現在貴一倍以上。55寸電視價格不會從四年前1萬降至了2000多元。小米的全面屏,華為的摺疊屏,也不可能會這麼快出現。

這就是京東方,以及所有像王東昇一樣堅持自主研發的中國企業家們,“不知死活”與國際巨頭抗衡的真正意義。

05

尾聲

今年初,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驚豔世人。

鳥巢體育場中,用了近3個小時,以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為開端,用科技手段表現出“燕山雪花大如席”、“冰雪五環破冰而出”、“黃河之水天上來”等一幀幀絕美畫面,完美詮釋了科技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而這些,恰恰是中國創新科技發展的一縷縮影。其中,8K超高清地面顯示系統和巨型雪花型主火炬台,正是來自隱形的科技巨頭,京東方。

這是一場絕美開幕式,寫出中國人的浪漫,也是中國科技力量的無聲體現。

走別人的路,讓人無路可走,用這句話來形容中國製造,其實很貼切的。

很多行業,往往都是我們沒有技術,只能高價買別人的。

京東方的崛起,代表了我們在面板行業從落後走到了世界領先的地位,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是半導體行業的偉大逆襲。

但在其他更多領域,芯片、精密設備、生物製藥等等,我們仍需追趕。

我們期待着,更多像京東方一樣的企業,更多像王東昇一樣的企業家,站出來。

參考資料:

[1] 王東昇: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力量,餘之敏,華人時刊2019(04)

[2] 京東方的創新之路,喬紅康,今日中國2016(04)

[3] 王東昇 矢志不渝產業報國,公會博覽2016(05)

[4] 使命改變未來——專訪京東方董事長王東昇,嚴學鋒,董事會2015(10)

[5] “不死鳥”王東昇,崔婷婷,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1(02)

[6] 王東昇:面板也瘋狂,當代經理人2009(12)

[7] 王東昇:篤行公益的電網硬漢,司華寧,華北電業2016(01)

[8] “五問”京東方,蔣忻,經理人2022(09)

[9] 陳炎順 面板龍頭再續物聯夢,劉哲銘,中國企業家2021(12)

[10]能力演化、制度供給與企業突破性創新,臧樹偉,科學學研究2021(05)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