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5億美元(+32.7%,同比增長,下同),其中非細胞療法業務外部收入爲2.48億美元(+26.6%),細胞療法業務外部收入0.57億美元(+68.1%),虧損爲2.26億美元(+44.7%),經調整虧損爲1.31億美元(-4.2%),研發開支爲1.77億美元(1.3%),業績符合預期。
2.蓬勃生物在22年的上半年也持續的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上半年外部收入增幅94%,在手未完成訂單高達57%,其中海外銷售佔比上升70%,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抗體CDMO下遊業務快速增長,以及GCT相關項目的快速增加。
3.傳奇生物cilta-cel在22年上半年正式在美上市銷售。截止到22年的第二季度,銷售額大概2400萬美金。治療前線病人的應用正在開展,傳奇也在加速推進其他的管線。今年6月,美國FBI已經批準了lb1908項目的ind申請,該項目爲實體瘤,用於治療突發或難治性胃癌、食管癌和胰腺癌。
管理層發言:
生命生命科學業務上半年的外部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幅大概在16%。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們的生命科學業務已經覆蓋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的客戶數量超過20萬,網上的銷售網絡和健全的全球業務,爲我們接下來進一步的業務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銷售情況來看歐洲市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消費整體復甦還是比較快,中國和美國的市場也處在一個快速的增長之中。在新興的基因和細胞治療領域,我們推出了一系列圍繞着基因和細胞治療相關的原料試劑和耗材,我們在GCT儀器和實際業務上的投入也陸續的逐漸的進入了商業化階段,我們推出了細胞分選平臺,填補了國內細胞分選解決方案的空白。
今年上半年,相關配套的磁珠產品已經進入商業化推廣階段,細胞分選儀器也在基地測試當中。今年6月,我們正式商用的質粒提取的全流程自動化儀器推出。
在產能方面,我們也在持續投入,在中國新加坡和美國的生命科學產能正在陸續的投產,這其中包括我們在分子業務線,蛋白業務線,GCT相關業務,以及GMP級別的儀器,試劑業務線的產能擴充,同時我們的新產能也引入了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流程。
蓬勃生物在22年的上半年也持續的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上半年外部收入增幅94%,在手未完成訂單高達57%,其中海外銷售佔比上升70%,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抗體CDMO下遊業務快速增長,以及GCT相關項目的快速增加。
在客戶數量上,截止到22年的上半年,我們已經服務了全球1600多家客戶。在新增項目方面,我們的CMC訂單也在快速的增長。上半年我們有21個新的CMC抗體類的項目,以及39個GCTCMC項目,這個數字幾乎達到去年全年的數據。
今年上半年我們累計幫助客戶獲得11個新增國內及海外的ind批件。截止到目前,蓬勃生物的直接僱員已經接近1000人的規模,其中40%以上有碩士及以上的學歷。
22年上半年百斯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疫情的衝擊,以及養殖業週期下行,對飼料酶市場的需求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在毛利和淨利潤均有明顯的改善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們積極的調整產品結構,主動退出了一些低毛利的業務。毛利率已經上升到43%。同時我們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優化後的產品,以及全新的家居洗滌用的酶製劑產品。
今年上半年與行業下遊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同開發並商業化一款用百斯傑自有專利技術生產的化工原料,帶來大概800萬人民幣的收入。
傳奇生物ciltacel在22年上半年正式在美上市銷售。截止到22年的第二季度,銷售額大概2,400萬美金。治療前線病人的應用正在開展,傳奇也在加速推進其他的管線。今年6月,美國FBI已經批準了lb1908項目的ind申請,該項目爲實體瘤,用於治療突發或難治性胃癌、食管癌和胰腺癌。
我們繼續穩步推進我們的生產自動化,基因合成自動化比例已經超過了60%,生產效率的明顯提升,引物等其他自動化產線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將要在美國上線自動化大規模的質粒收集業務。
今年上半年我們還推出了全球最高通量的基因合成,半導體芯片及平臺,兼具低成本和高通量的特點。基於這個平臺,我們上半年推出引物池產品,在一塊芯片上可以承載8萬條引物,每平方釐米250萬條引物,可以這個產品可以用在下遊的基因編輯,蛋白抗體工程分子診斷以及合成生物學方面,同時該平臺也有力的推動了基因數據存儲的潛在應用。
GCT產能建設上,我們目前已經在南京落地了首個GMP和商業生產線,用於提供sgRNA,ssDNA等GMP級別的原料。
着力佈局更新更安全的非病毒細胞基因治療,原材料產品組合,mra或者是蛋白形式的cas核酸酶,長達160摩爾的grna等。
在蛋白業務的能力現實上,自主的表達系統上線,顯著的提高了產量,並縮短了時間,實現了蛋白產量從微克到百克級的跨越。在多肽業務方面,已經是國內最大的定製化多臺供應商我們推出的hts多肽合成平臺每月可以合成18,000條多肽,是目前世界上通量最大,且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定製化多臺核心平臺。
我們今年6月份上線了一站式的mRNA解決方案,包括自主開發的密碼子優化平臺,用於mrna序列設計,高通量自動化質粒抽提屜平臺。
在gct耗材和儀器方面,我們推出了細胞分選平臺,細胞激活和細胞分選磁珠。目前已經完成了三個批次的驗證生產,預計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我們會正式在南京投入GMP級別磁珠生產。同時我們也在鎮江建設GMP磁珠生產車間。
生命科學業務,我們在鎮江佔地約2萬平,也在今年完成了主體工程的建設。南京同樣也佔地2萬平左右的生命科學大樓,也已經完成了封頂。我們在鎮江的250畝新園區建設的佔地面積35,000平的生命科學大樓計劃,也會在今年年內正式完成一期建設。2023年和2024年將會是我們產能密集落地了兩年。
蓬勃生物方面,上半年增加了242個抗體發現項目,27個細胞株構建項目,21個CMC和CMO項目,並幫助客戶獲得了兩個IND。
上半年,GCT新增了51個臨牀前階段的項目,39個CMC項目和38個臨牀階段的項目,並且我們也幫助客戶獲得了9個IND批件。
生物藥發現的項目週期平均縮短了大概10~25%。CMC週期的方面,目前從基因序列到獨立期的週期已經縮短了6個月。同時基於我們的細胞系和載體平臺的升級,我們的抗體產力已經大部分都超過了6克/ml。我們也順利交付了第一個以自主的懸浮細胞,帕瑪s293t爲基礎的細胞治療CMC項目。
目前我們規劃的國內最大的500升質粒GMP產能,預計年內也要投入商業化生產未來三年將重點在大分子的發現業務和工藝開發業務上擴充我們的產能以支持客戶日益增長的需要。同時在臨牀期和商業化生產方面,我們在鎮江的16,000升的CMC廠房預計也在23年會投產。
在GCT方面,我們將重點對質粒和病毒的GMP生產能力進行擴建,並且我們在美國佔地超過1萬平的gct廠房也在建設當中,未來可以更好的服務國際客戶待業。
在合成生物學的研發上,目前我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功能性蛋白和酶法替代化學法方面的研發。
Cart方面,首個三期臨牀試驗,評估既往接受過1~3線治療,以及對來那度胺耐藥的患者。2021年10月我們招募了400多名患者,目前正在保持隨訪。此外我們還啓動了多發性骨髓瘤前線治療的首個三期臨牀實驗,計劃招募650名患者。
今年年初還啓動了另一項前線的三級領跑實驗對比dvrd序貫CF41方案,計劃會招募750名患者。
在臨牀樣品供應方面,在美國新澤西州薩姆賽和中國南京工廠提供GMP級別的臨牀材料。此外,我們在新澤西州的工廠也在投入使用,用於支撐全球的臨牀和商業化。在全球佈局方面,我們在比利時的根特和中國的南京也在建設商業化產能基地。
在中國我們在南京有一個GMP廠房已經投產,作爲中國市場臨牀和首個上市用地,同時我們也正在南京園區建設大型的商業化生產基地。我們相信傳奇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我們的商業化產能建設滿足患者對Self的迫切需求。
關於亮點的總結,我就給大家彙報到這兒。下面我們再次有請犀牛來介紹一下我們22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
財務∶
外部收入同比增長32.7~3.05%億美元,集團經調整的毛利達到約1.88億美元,增長31.4%。經調整的毛利率約61.6%。集團合併淨虧損約爲2.26億美元,調整後的淨虧損約爲1.3億美元,合併抵消前的非細胞治療業務板塊收入增幅26.6%,達到約2.48億美元。合併抵消前的非細胞治療經調整後毛利約1.35億美元,去年同期增長22.4%。非細胞治療業務經調整後的淨利約3,0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4%。細胞治療業務外部收入爲5,700萬美元,同比增長68.1%。經調整後的細胞治療業務淨虧損約爲1.62億美元。
在2020年上半年的資本支出約爲8,250萬的人。包括現金和現金等債務,定期存款以及理財產品在內的總現金儲備達到12.6億美元,其中細胞治療業務的現金儲備約爲7.89億美元非細胞治療業務現金儲備約爲4.74億美元。
生命科學業務,外部收入達到約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5%。扣除和新冠相關的產品生命科學收入增幅有20%,更多的長週期項目影響,上半年收入增速會比下半年略低,經調整後毛利同比增長8.6%,達到約1.01億美元。
我們在新加坡以及美國的產能,今年上半年正在產能航空成本,這兩處新設施的運營,對毛利率約有3.3%的負面影響。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運費也對我們的業務有一定的影響,運費的上升對生命科學業務毛利率約有1.5%的影響。
新冠相關產品銷售逐漸下降今年同期較去年下降約50%。對生命科學業務的毛利也有1.8%的負面影響。但我們的生產效率在不斷提升,對生命科學業務毛利率有約3%的正面影響。
下半年的毛利和今年上半年保持持平。
生命科學業務經調整後的經營利潤,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3,320萬美元,經營調整的經營利潤率約爲19.5%。我們預期在扣除新冠相關的產品收入之後,生命科學業務在全年的收入增長仍然會保持20%~25%的水平。
CDMO較去年同期增長93.6%,達到6,040萬美元。基因和細胞治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約168.1%,而抗體及蛋白藥業務收入增速也達到了77.5%。在手未完成訂單約2.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8%。預計這些訂單在未來的1~2年中逐漸轉化成收入。
國內和海外客戶收入佔比接近百分之各佔50%。預計未來三年複合增長率有望保持在50%以上。
隨着蓬勃收入增長,其調整扣毛利也同比增長125.5%到2392萬美元,調整後毛利率達到38%,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四個百分點。
毛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利於產能利用率提升物料國產化替代研發工藝的優化以及人效的提升。上半年經調整的經營利潤320萬美元,預計2022年全年蓬勃收入,蓬勃生物收入增長約60%~70%。
在合成工業合成生物產品方面,較去年同期下降7%,收入爲1,660萬美元,但毛利及毛利率都有了顯著提升。
目前我們注意到在第三季度,養殖行業客戶的需求已經逐漸回暖,上半年的毛利率也達到了一個40%在去年同期提高了10個百分點利於毛利改善。預計2022年全年百思潔收入增長在10%以內。
最後在傳奇生物方面,外部收入約5,700萬美元,收入主要來自於傳奇生物和強生合作當中的首付款以及裏程碑的攤銷。研發費用同期有小幅降低。傳奇生物的研發費用,包括在美國和中國進行的臨牀試驗的費用約8,960萬美元,其他管線的研發費用爲6,050萬美元。
經調整後的營業虧損約1.63億美元,到今年年終傳奇的賬面現金儲備高達7.89億美元。通過今年三季度的二級市場融資,傳奇又募集了4億美金。
Q&A:
Q:行政開支的情況,像生命科學、服務和產品的分佈,今年上半年我們看到的行政開支是24.4百萬美金。按去年同期只有3.8百萬美金?
細胞治療業務整體的管理費用,在2022年上半年相較2021年上半年增長是16%,是低於我們的收入增長。業務板塊的管理費用,由於我們在去年下半年做了蓬勃生物的法人實體拆分所以說我們可以把更多直接服務於各個業務板塊的,口徑不統一。
生命科學這個板塊管理費用,應該是增長和收入增長基本保持一致,蓬勃生物由於有更多管理人才的加入,以及海外的一些的建設和房租的支出。
Q:我們上半年的非細胞治療業務的增速是多少?還有中國區的收入佔比是在下降的,美國區的佔比是在上升的,中國區上半年是受到什麼影響?
新冠收入下降700w美元,扣除後生命科學業務是20%以上增長。今年應該是20-25%。二是花了很多精力在提高物流能力和穩定性。另外自動化從40%提升到60%。
Q:蓬勃生物的,我們也看到上半年的收入增長很快,但是訂單的表觀增速好像看起來比收入要慢一點,這個原因是什麼還有未來我們會怎麼預期未來的訂單增長?
預計會維持下半年高速增長,主要是國際業務和國內的開拓。
Q:文字版的費用,經調整口徑,一個是未經調整口徑。比如說調整口徑,銷售及分銷開支是增速45%,行政開支31%,好像和剛纔魏總說的好像增速不一樣。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cdmo訂單的情況,訂單的表觀增速有放緩,另外想請教一下CDMO訂單的結構,還有就是海外大型藥企現在的收入的佔比?
第三個問題是關於生命科學服務的利潤口徑,費用分攤後,我們在slide裏面對應的淨利潤率我們算下來是19%,那麼文字版算下來的話是淨利潤率是15%,想請教一下這個數字的差異是來自於哪裏?然後未來我們對於生命科學服務的淨利潤的預期是多少?
剛纔講到的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調整項的問題,那麼對於每個業務板塊,我們的調整後的利潤主要是考慮了股份支付的影響。
那麼調整前和調整後的差異,當然也有少量的海關調查事件相關的費用的影響,這些我們認爲是或者是非現金的或者是一次性,那麼你剛纔提到在公告當中,提到的調整後費用的增速是指的全集團的。剛纔我提到的16%,是非細胞治療業務。
關於生命科學利潤率。調整前的生命科學利潤是2,000萬美元,調整後3,300萬美元,這裏差異它來自於股份支付和一些資金的支出。
Cdmo佔比∶gct佔22%,cmc&cdmo38%,剩下是discovery。
Q:我們Cdmo的這種產能建設,建成後大概能滿足多少的一個產值?現在的這種項目中有多少是來自海外多少是來自國內的?項目在一個什麼時間點會進入到這樣的比較晚的階段?生命科學儀器,哪些會成爲比較爆款的產品?
在建的產能主要在鎮江,包括南京,我們的上遊的發現業務還有就是工藝開發這一塊。
預期CDMO業務這一塊會有年負荷50%的增長,我們的產能建設足以支撐這方面的增長。
現有產能可以滿足$1億美元年產值,擴張後到3億美元。
Q:訂單它在國內和海外一個佔比的分佈?
國內和海外現在大概50%50%。
Q:蓬勃生物它上半年海外收入加速的一個原因是什麼?另外一點的話就是上半年我們通過的11個ind項目,它的海外和國內的項目數?以及傳奇生物收入的構成情況,現在國內的整體的申報的進度?
傳奇生物這邊收入構成,那一方面是來自於首付款和裏程碑,那麼如果這個產品有盈利情況的話,我們會有一個就是50%的稅前盈利。雖然產品在第二季度有2,400萬美元的商業化銷售收入,但扣除掉生產開支,扣除掉在臨牀研發上的投入,以及扣除掉就是在市場推銷方面的收入,那麼現在仍然處於一個是個虧損狀態,所以我們就不會有這樣一個盈利上的收入組成。
第二關於我們這個產品在中國進度我們預計應該是在今年年底之前向國家藥監管理局去提交NDA就是先要申請上市的一個申請書,那麼也希望應該在大概12個月左右的工作時間,就是明年年底之前,這個產品能夠獲得中國監管方的批準上市。
我們上半年獲得的11個IND其中有5個是海外,6個是國內。現在主要增速來自海外,特別是歐洲市場很大。
生命科學儀器在細胞分選的儀器這邊,已經有超過50多個合作和夥伴給我們提供了很積極的反饋。另外質粒儀器已經完成了開發,在國內上市在個海外的上市正在推行推進當中。
另外我們過去一直推的蛋白純化儀器也在做進一步的更升級換代:
首先還是關於生命科學業務,一個是剔掉新冠部分以後的增速,以及裏面具體每個子板塊的一個大概的佔比和增速,然後像我們新的CAR-T一體化的製備儀器,我們下遊的客戶會是一個什麼情況,國內主要的一些細胞治療公司,他們可能已經有產能佈局,然後也都是採用了海外的一些產品,就我們這一塊的客戶會是什麼情況。
Q:關於CDMO特別是大分子CDMO,國內價格戰這一塊對我們是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扣除新冠那麼這一塊和去年對比是下降了大約700萬美金。那麼如果把這塊扣除掉的話,生命科學業務的增速會在20%以上。
那麼其中每一個業務都在非常健康穩健的發展我們並沒有看到整其他業務的佔比或者說業務結構有明顯的變化。
細胞分選磁珠和儀器這一塊我們在積極的和我們的合作夥伴或者和我們的合作客戶進行測試。
CDMO方面中國是有價格戰的問題,但我們不靠價格取勝,主要還是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