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張憶東
投資要點
1、持有港股的內地公募基金規模特徵分析
1.1、2022Q2,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超過 6000 億港元,佔港股通持股市值的比重提升至28.87%,僅次於 2020Q4 末,而這一數值在 2018Q1 末僅爲 8.35%。
1.2、QDII、指數型基金之外,大部分港股通的市值由港股持倉佔比較小的基金持有。1)各類型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中,非 QDII 非指數型公募基金持有港股通市值比重實現大幅提升,持有比重由 2018Q1 末的 47.1%提升至 2022Q2 末的67.2%,與此同時,QDII 基金持有港股市值比重下降至 28.3%,港股通成爲內地公募基金持有港股的主要途徑。2)除 QDII 基金、指數型基金外,港股持倉佔比小於等於 20%的基金是持有港股的主體,截至 2022Q2 末,這類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佔內地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的比重達到 58%。
1.3、2022Q2,重倉港股基金港股持倉市值回升,此前連續三個季度下降。爲了更好地瞭解重倉港股的基金對港股行業的配置思路,本文將重點分析港股投資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大於 60%的公募基金,並在下文中將其統稱爲“重倉港股基金”。
2、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思路
2.1、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整體思路:圍繞港股通行業市值結構波動。1)除金融業明顯低配外,其餘行業超配比例在-10%~10%區間內波動,表明基金行業配置結構整體圍繞港股通行業市值結構波動。2)行業超配比例變化與行業行情表現整體呈現出正相關關係,能源、電訊、金融等行業正相關關係更強。
2.2、A 港股風格配置比較:金融地產週期配置趨勢同步;科技消費趨勢不同,因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對比主動偏股公募基金 A 股風格配置和重倉港股基金港股風格配置,可以發現:1)科技成長:2021 年之前,A 股港股科技成長配置比例呈現出同步上升趨勢,但 2021 年受產業政策等因素影響,配置趨勢背離;直至2022Q2,配置比例再度同步提升。2)消費:2018 年以來,港股消費風格配置比例整體向上,而 A 股消費風格配置比例則呈現出波動下行的趨勢。主要是由於 A 港股消費細分行業結構差異較大,使得 A 股消費風格中以白酒等食品飲料配置爲主體,而港股消費風格中除食品飲料外,紡服、汽車、零售等非必需消費配置是主體。
2.3、2022Q2,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基本情況:消費、科技、醫藥配置比例回升;科技超配比例處於歷史低位,金融低配比例接近歷史高位。2.3.1.行業配置角度來看,2022Q2 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比例中,消費環比提升 2.3pcts 至 26.7%,資訊科技提升 0.9pcts 至 25.4%,醫療保健提升 2.5pcts 至 8.3%。2.3.2.從超配情況來看,1)資訊科技超配比例處於歷史相對低位:資訊科技超配比例自 2019Q4 後有所收窄,2021Q3 超配比例甚至達到-1%,2022Q2 回升至 3.9%,仍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水平;2)金融低配比例接近歷史極值:2022Q2 末,金融仍是低配最嚴重的行業,低配比例環比略有縮窄至 15.7%,但仍接近 2018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3)地產建築低配比例再度擴大:2022Q2 末超配比例由 2022Q1 末的-0.04%再度下降至-1.5%;4)消費(10.9%)超配比例整體相對穩定,公用事業(-3.6%)始終處於低配狀態(括號內爲超配比例)。
3、重倉港股基金的重倉股分析。比較重倉港股基金與全部公募基金港股重倉股的差異:1)TOP1 重倉股不同。2022Q2,美團取代騰訊成爲公募基金的港股第一大重倉股;而在重倉港股基金中,騰訊仍爲第一大重倉股,但美團與騰訊的持股市值差距環比明顯縮小。2)重倉股 TOP20 中,重倉港股基金持有更多的金融(招商銀行、友邦保險)、醫療保健(信達生物、藥明康德)標的;全部公募基金持有更多公用事業(中國電力、華潤電力)、汽車(吉利汽車、理想汽車)標的。
風險提示:本報告爲數據整理報告,不構成任何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或建議,不構成任何對板塊或個股的推薦或建議,使用前請仔細閱讀報告末頁相關聲明。
1.1、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超過 6000 億港元
公募基金持有港股佔港股通持股市值的比重大幅提升。自 2014 年滬港通開通以來,截至 2020 年 7 月 22 日,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 2.06 萬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在中國社會財富向權益資產配置的大趨勢下,公募基金蓬勃發展,公募基金持有港股佔港股通持股市值的比重大幅提升。截至 2022Q2 末,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爲 6608 億港元,佔港股通持股市值比重爲 28.87%,僅次於 2020Q4 末,而這一數值在 2018Q1 末僅爲 8.35%。
1.2、QDII、指數型基金之外,大部分港股通的市值由港股持倉佔比較小的基金持有
非 QDII 非指數型公募基金持有港股通市值比重實現大幅提升。分類型來看,截至 2022Q2,各類型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中,QDII 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佔比爲28.3%,非 QDII 的指數型基金持股市值爲 4.4%,而其他基金持股市值佔比達到67.2%。2018 年以來,非 QDII 非指數型基金持有港股市值比重大幅提升,持有比重由 2018Q1 末的 47.1%提升 20.1 個百分點至 2022Q2 末的 67.2%,雖然 2021Q3以來有所下滑,但截至 2022Q2,仍是持有港股市值比重最大的基金類型。非 QDII非指數型基金比重提升的同時,QDII 基金持有港股市值比重由 49.8%下降至28.3%,也反映出港股通成爲內地公募基金持有港股的主要途徑。
除 QDII、指數型基金之外,港股持倉佔比小於等於 20%的基金是持有港股的主體。截至 2022Q2 末,除 QDII 基金、指數型基金,港股持倉佔比小於等於 20%的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佔內地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的比重高達 58%,是 2018 年以來的最大值;而持倉佔比大於 60%的基金持有港股市值佔比近年來呈現出不斷下滑的態勢,截至 2022Q2 末,僅爲 10%。
所有股基中港股投資市值佔股基資產淨值的比重,自 2020Q2 起大幅提升,2021Q2末高達 14.0%,此後連續三個季度下滑至 2022Q1 末的 10.5%,2022Q2 提升至12.5%。
1.3、2022Q2,重倉港股的基金持有港股市值回升,此前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由上文分析可知,大部分公募基金仍以 A 股配置爲主,分析全部公募基金的行業配置得出的結論更貼近對於 A 股行業的配置思路,而不是港股。因此本文將重點分析港股投資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大於 60%的公募基金(不含 QDII 基金、指數型基金),以便更好地瞭解重倉港股的基金對港股行業的配置思路。[注:下文將港股投資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比重大於 60%的公募基金(不含 QDII 基金、指數型基金),統稱爲重倉港股基金。]
近年來,重倉港股基金數量大幅增長,由 2018Q1 末的 23 只,提升至 2022Q2 末的 87 只;重倉港股基金中港股通的投資市值,由 2018Q1 末僅 262.6 億元,提升至 2021Q2 末的 970.3 億元。2022Q2 港股通投資市值回升:2022Q2,重倉港股基金數目提升至 87 只,對港股通的投資市值環比增加 51.4%至 728.98 億元,此前港股通投資市值已連續下降三個季度。
2.1、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整體思路:圍繞港股通行業市值結構波動
整體來看,重倉港股基金中港股各行業超配比例在-10%~10%區間內波動。我們將港股通自由流通市值中各行業佔比結構,與重倉港股基金持股市值中的行業佔比結構進行比較,若某一行業基金持股佔比高於該行業在港股通中自由流通市值佔比,即爲超配,反之爲低配,超配/低配比例爲二者之差。除金融業近年來明顯低配外,其餘行業超配比例在-10%~10%區間內波動,表明基金行業配置結構整體圍繞港股通行業市值結構波動。
重倉港股基金行業超配比例變化與行業行情表現整體呈現出正相關關係,特別是能源業、電訊業、金融業等行業正相關關係更強。
2.2、A 港股風格配置比較:金融地產週期配置趨勢同步;科技消費趨勢不同,因結構存在較大差異
對比主動偏股公募基金 A 股風格配置和重倉港股基金港股風格配置,可以發現:金融地產、期行業配置趨勢同步,科技、消費行業因 A 港股結構存在較大差距,配置趨勢有所不同。
具體來看:
科技成長:2021Q1-2022Q1 配置趨勢背離,2022Q2 同步提升。2021 年之前,A 股港股科技成長配置比例變化呈現出同步上升趨勢,但 2021 年之後,港股科技成長的代表——互聯網平臺經濟受產業監管政策影響明顯,資金流出港股科技成長,2021Q3 之後產業政策邊際改善,港股科技成長配置比例見底回升,而 A 股科技成長配置比例在 2021Q4 達歷史高點後小幅回落,因此這段時間,港股科技成長風格配置與 A 股配置趨勢背離。
消費:港股和 A 股消費風格配置存在明顯差異。2018 年以來,港股消費風格配置比例整體呈現出向上趨勢,而 A 股消費風格配置比例則呈現出波動下行的趨勢。這一特徵主要是由於 A 港股消費細分行業結構差異較大,使得 A 股消費風格中以白酒等食品飲料配置爲主體,而港股消費風格中除食品飲料外,紡服、汽車、零售等非必需消費配置是主體。
金融地產:A 港股金融地產風格配置變化較爲同步,2020 年以來二者配置比例相對穩定。截至 2022Q2,港股金融地產配置比例爲 21.8%,明顯高於 A 股金融地產配置比例 6.7%。
週期:A 港股配置趨勢較爲同步,2020Q2 以來配置比例波動上行。自 2020Q2配置比例達到局部低點之後,A 股港股週期風格配置比例呈現出波動上行趨勢。截至 2022Q2,港股週期風格配置比例爲 14.3%,A 股爲 18.6%。
2.3、2022Q2 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基本情況:消費、科技、醫藥配置比例回升;科技超配比例處於歷史低位,金融低配比例接近歷史高位
消費、資訊科技、醫療保健配置比例回升。行業配置角度來看,2022Q2 重倉港股基金行業配置比例中,非必需消費環比提升 1.8pcts 至 19.9%,資訊科技提升 0.9pcts至 25.4%,醫療保健提升 2.5pcts 至 8.3%、必需消費提升 0.5pcts 至 6.8%。對應着相關行業 2022Q2 流通市值佔比的提升:港股通各行業流通市值佔比中,相較於2022Q1,非必需消費、資訊科技業、醫療保健業、必需消費 2022Q2 流通市值佔比分別提升 1.0pcts、0.5pcts、0.4pcts、0.3pcts;2022Q2 港股行業中,必需消費(漲8.1%)、非必需消費(漲 7.2%)、醫療保健(漲 5.4%)、資訊科技業(漲 2.8%)行情表現較佳。
從超配情況來看,2022Q2,超配/低配比例環比變化相對較小,分行業來看:
資訊科技超配比例處於歷史相對低位:資訊科技超配比例自 2019Q4 達到 12.9%的高點之後有所收窄,2021Q3 超配比例甚至達到-1%,2022Q2 回升至 3.9%,仍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水平。
消費超配比例整體相對穩定:2020年以來,消費板塊超配比例維持在 8%~12%;2022Q2 末,消費超配比例爲 10.9%。
金融低配比例接近歷史極值:2019Q4 以來,金融行業始終處於低配狀態。2022Q2 末,金融是低配最嚴重的行業,低配比例爲 15.7%,低配比例環比略有收窄,但仍接近 2018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地產建築低配比例再度擴大:地產方面,自 2020Q1 末超配比例達到 3.5%之後,2020Q2-2021Q4,地產建築超配比例維持在-4%~-3%;2022Q1 末超配比例縮窄至-0.04%,基金行業配置比例與流通市值行業結構基本相匹配,但是,2022Q2 末超配比例再度下降至-1.5%。
公用事業始終處於低配狀態:2018 年以來,公用事業超配比例始終維持在-5%~-3%。2022Q2,公用事業超配比例由-3.0%下降至-3.6%。
此外,2022Q2 末,超配的行業還有工業(3.6%,-0.1pcts)、醫療保健(1.7%,+2.1pcts)、電訊業(1.3%,-1.9pcts)、原材料業(0.8%,-0.6pcts);低配的行業還有綜合企業(1.5%,+0.1pcts)。(括號內數值分別爲超配/低配比例,環比變化幅度)
無論是重倉港股基金還是全部公募基金,重倉個股相對穩定;汽車、醫藥是“新寵兒”:2022Q2,重倉港股基金持倉 TOP20 公司中新增藥明生物、長城汽車、信達生物;全部公募基金持倉 TOP20 公司中新增吉利汽車、理想汽車-W。
比較重倉港股基金與全部公募基金港股重倉股的差異:
TOP1 重倉股不同。2022Q2,美團-W 取代騰訊控股成爲公募基金的港股第一大重倉股;而在重倉港股基金中,騰訊控股仍爲第一大重倉股,但美團-W 與騰訊控股的持股市值差距較 2022Q1 明顯縮小。
各自持倉 TOP20 中獨有的公司。重倉港股基金:招商銀行、友邦保險、中海物業、時代電氣、申洲國際、信達生物、藥明康德;全部公募基金:中國電力、中國海外發展、吉利汽車、華潤電力、金蝶國際、理想汽車-W、兗礦能源。重倉股 TOP20 中,重倉港股基金持有更多的金融、醫療保健標的;全部公募基金持有更多公用事業、汽車標的。
風險提示
本報告爲數據整理報告,不構成任何對市場走勢的判斷或建議,不構成任何對板塊或個股的推薦或建議,使用前請仔細閱讀報告末頁相關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