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1400億!全球風投史上最大的窟窿出現了

在科技股拋售浪潮中,世界最大的風投機構,也來到了至暗時刻。

昨天下午,軟銀在東京發佈2021年業績報。受累於科技股暴跌,旗下願景基金遭到歷史性打擊,一期、二期共計投資損失35473億日元,扣除外部投資者權益變動後的虧損約26394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400億。

即便放在全球範圍來看,這都是風投史上最大一筆虧損。

整個軟銀集團也交出40年來最差成績單:截至3月份的2021財年,淨虧損1.7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900億。

來源:軟銀官網

而僅在一年前,孫正義才剛剛交上歷史最好成績單:2020年實現淨利潤近5萬億日元。

在業績發佈會上,這位64歲的投資帝國掌舵人多次用到“defensive”一詞。

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我們應該採取的方法是防禦”。

回想起兩年前,這位一向被冠以“狂人”、“賭徒”標籤的大佬,在糟糕的市場環境下還頗顯樂觀,稱願景基金的損失“不算壞”,轉眼間竟也變得如此謹慎。

在過去無數次講話中,孫正義從來都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受到全球所有資本玩家追捧。

只不過這一次,當他再次走上講台,整個現場已經空空落落,剩下的稀稀拉拉幾個人,或是打瞌睡或在玩手機。場外,可能也大同小異。

盛宴已過,人們已經不在意這個老頭説什麼了。

海嘯未央,凜冬將至。滿地杯盤狼藉背後,是難掩的全球經濟衰退恐慌。

時代真的變了。

01

偽“神”

孫正義,韓裔日本人,祖籍福建莆田,原名安本正義。

1976年的某個秋日,赴美留學的孫正義在奧克蘭一個小超市買了一份《大眾電子》雜誌,迫不及待翻開,突然,他像是被電流擊中,激動地渾身發抖,一種見證歷史的喜悦湧遍全身。

映入眼簾的,是一張英特爾i8080芯片照片,只有指尖那麼大,看起來卻宛若一幅未來城市地圖:人類終於創造出了超越自己大腦的東西。

英特爾70年代的iC8080A芯片

心潮澎湃之下,才19歲的孫正義給自己定下了未來50年的人生規劃:20歲,開始創業,向世界宣吿我的存在;30歲,賺夠千億日元的種子基金,用於投身偉大事業;40歲,成為日本第一;50歲,賺到一兆日元;60歲,退休,把事業交給接班人。

1981年9月,回到日本一年半後,孫正義註冊了名曰“日本軟件銀行”的新公司。

開業之際,身高一米六的他站在木箱上,興奮地發抖,向共計兩名全體員工發表講話:

你們兩個,認真聽我説話,因為我是總經理。

聽着,雖然我們是剛成立的小公司,不過我們5年要做到100億,10年做到500億,以後,我們的銷售收入要像豆腐那樣,一丁一丁地數!(一丁即一兆)

全體員工聽完也非常興奮,然後就辭職了。他們認為這是個瘋子。

很多年之後,這兩人被反覆嘲笑沒有眼光,而孫正義本人則被鍍上了又一層“天選之子”般的神祕主義光環。

在盲目崇拜金錢的人眼中,孫正義就是神。

除了大家熟知的雅虎和阿里巴巴,全球共享出行的領軍企業Uber,中國共享出行的領軍企業滴滴, 世界最大的共享辦公企業WeWork,世界最大的芯片架構設計商ARM, 世界有名的機器人設計製造企業波士頓動力,都有他的影子。

從尖端科技到生活娛樂,所有新奇的東西,軟銀的投資全都覆蓋到了。

從某種程度來説,你我所處的這個世界,正是因為他,才呈現出這個樣子。

只是,人畢竟不是神。從唯物主義的視角看,神無非是古人對神祕的大自然產生恐懼與崇拜心理的具象表現。

而現代金融圈的各種神話,也不過是對超出想象的天量金錢,誕生崇拜心理使然。一旦神話褪去,便會發現不過如此。

來源:官網

孫正義初始投資阿里資金2000萬美元,據他自己宣稱,共賺了1500億美元,這個過程中一股也沒有賣掉。但從2020年軟銀首次開始拋售阿里股份以來,阿里巴巴就成了軟銀和孫正義的一頭現金奶牛。

僅2020年上半年,軟銀累計套現阿里股票近千億人民幣。

有人説,孫正義眼光獨到,提前看出阿里要出事,所以早早拋售。其實,真正的問題,出在軟銀自己身上。

早在2019年,被譽為投資界神話的軟銀,就已初顯疲態,出現史上最大虧損:一年虧掉1.35萬億日元。

好在隨後的2020年全球大放水,各種資產暴漲,軟銀狠狠回了一口血,三季度淨利潤更是大漲20倍。

這一切都只是迴光返照,等待去年發佈三季度報吿時,單季度虧損已經達到3979億日元。

此外,軟銀集團在2021年的負債,已經達到驚人的1.1萬億,負債率超過50%,比持有的阿里股份要多得多。

或許正如孫正義在業績會上自己所説,軟銀正處於暴風雪之中。而且這場風雪,威力越來越強。

從投資神話到如今捉襟見肘,軟銀或許只是世紀泡沫破裂的起點。

02

賭徒

孫正義對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作為朝鮮僑民在日本受到的屈辱。

無論是坐在奶奶拖泔水的板車,挨家挨户收集別人家不要的剩飯剩菜,還是孩子們用石子把他砸得頭破血流。直至幾十年後,泔水車滑膩的感覺,與舊傷傳來的隱隱陣痛,都還是那麼清晰。

少年時,孫正義第一次讀到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説《龍馬來了》,深受震撼。

書中最打動他的,不是主角坂本龍馬創下的豐功偉業,而是其 “脱藩”但還在猶豫時,姐姐坂本乙女對他説的一句話:

龍馬,你是個男子漢,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應該毅然決然地去做!

若干年後,這個情節將一再在他的腦海中顯現,成為日後諸多艱難決策的精神動力之源。

孫正義渴望成為坂本龍馬那樣改變國家、造福人類的偉人,但性格上的激進元素,讓他更像是一名忠於武士道精神的商人

2010年,孫正義公佈了300年規劃。

他認為人類歷史上只有兩次最重要的“範式轉移”,一次是工業革命,一次是信息革命,而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工業革命引領了過去300年的人類歷史進程,信息革命將引領後300年的人類未來進程。

軟銀的使命是“致力於增加人類的歡樂”,而信息革命,將創造人類幸福。軟銀,要在這300年,成為引領人類信息革命的領軍企業。

此後,軟銀在投資的路上一路狂奔。

有人説孫正義是東方巴菲特,但很明顯,兩者的風格截然不同。硬要做個比較,他其實更像山本五十六,本質上都是賭徒。

他所有的神話也都來源於一條:敢一直ALL in 互聯網科技。

據軟銀財報,截至2022年3月,其投資組合包含475家被投企業。其中,願景基金一期在全球範圍內持有投資組合82家,已上市企業22家;二期在全球範圍內持有投資組合250家,其中已上市企業14家。

與去年6月相比,一期基金的投資組合數量並未發生變化,而二期則增加了159家投資組合。顯然,在過去一年裏,孫正義“豪賭”的願景二期採取了更加激進的步伐在佈局全球科技。

軟銀願景二期投資情況

而投資界有一條大家都默認的潛規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

硬要放在一起,遲早會被打爛。此時此刻,像極了22年前的那一幕。

2000年,阿里剛剛獲得投資,離上市還有很多年。才靠着33%雅虎股份成為“一日首富”後不久,互聯網迎來了泡沫破裂的寒冬。

彼時,孫正義手握美國互聯網行業8%的市值,投資了300多家公司。當雪崩來臨,他受到的衝擊當然也最嚴重——軟銀市值跌去99%。

股東大會上,1000多名憤怒得眼睛變成三角形的股東,全都指責辱罵:詐騙犯!犯罪者!投機取巧!泡沫男!

那是孫正義人生中最長的一次會議,他用了6個小時一一安慰股東。

隨後的故事家都知道了,他來到中國,除了花兩千萬買到阿里股份,還看中了攜程、網易、新浪,之後又把滴滴、噹噹、盛大、人人網投了個遍,持股的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到2019年,已經超過1000家。

其擁有的資產規模,也從110億美元增長至1750億,年回報率高達44%,是巴菲特的6倍。

這些年來,與其説孫正義是投資神話,不如説中國的經濟是個奇跡。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過去幾十年,亞洲到處都充斥着機會。既有朝氣蓬勃的中國市場可以深入,又有廣場協議下的日本市場可以吞嚥。

孫正義曾經的成功,除了自己擁有的獨到眼光,更多的是在享受時代紅利。

上一次泡沫破裂時,軟銀縮水99%。這一次,又會如何呢?

此刻,距離孫正義拿出第1期就高達4000億美元融資計劃,並雄心勃勃提出“人類未來願景”躊躇滿志的時候只有不到2000天的時間。

且不談300年如此漫長的願景,該如何讓軟銀長久地穩定走下去,才是孫正義目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03

尾聲

曾經,孫正義在與內部員工談論如何應對危機時,這樣説:

根據獵人的説法,在非洲遇到獅子,背對着它逃跑必然死路一條。最好的也是最恐怖的方法,是直面獅子雙眼,一動不動,與它周旋。

只是,人們崇拜傳奇的同時也善妒富人,巨大的虧損已經引起大眾對願景基金和其本人的質疑。在恐怖的氛圍中,孫正義該如何面對心中的那一頭獅子?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