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盤仍然是新能源方向大漲,沒有驚喜沒有意外,只不過上漲的邏輯和領漲的公司有變化。
昨天是圍繞週末熱議的特斯拉4680電池進行挖掘,一種鋰電池產業鏈high得不行,而今天在A股市場整體普遍走弱的背景下,綠色電力、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相關板塊漲幅居前。
大燁智能、吉電股份、華銀電力等多股開盤直線拉板。
漲漲跌跌,除了證明新能源是YYDS之外,其實也在表明市場也正在積極尋找突破方向。
但是,今天的躁動,會是曇花一現嗎?
我們先看看今天綠電板塊發力的原因。
主要還是消息上的刺激。
昨天,央行醖釀已久的碳減排支持工具亮相。
碳減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採取“先貸後借”的直貸機制。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碳減排貸款,貸款利率應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金融機構向重點領域發放碳減排貸款後,可向人民銀行申請資金支持。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相關企業可顯著節約利息支出,將顯著刺激清潔能源貸款和項目進展。
簡單來説,這個操作本質上就是商業銀行拿了低利率的央行資金後,轉手以低於市場定價的利率貸款給相關企業,以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可以看出,涉及到的企業就是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
這些企業正常情況下的貸款的利率在5.5-6.0%左右,而採用此政策能拿到3.85%的低利率,相當於1億貸款每年可節約65萬-115萬元利息支出。
拿電力運營商來説,民營電力運營商此前項目貸款利率4.6-5.4%,國企會低一些,3.8-4%,這次一年期利息可能在3.5-3.8%,五年期以上可能在4.5左右,對民營企業來説是非常不錯的水平,電力運營商收益率會提升。
眼下的產業政策,碳中和是最大發力點,從產業扶持、補貼、税收,再到信貸,可謂一浪接着一浪。可以預見的是,後續還會持續不斷。
但是,有時市場已興奮,就很容易上頭,就拿今天這個信貸工具來説,初期的碳減排重點領域範圍突出“小而精”,所以滿足相關要求的企業不會很多,貸款的量應該不容易上來。
大家還是不要YY過頭了。
從炒作情緒上來説,碳減排工具對清潔能源領域的二級市場是比較強的刺激,確實給市場炒作情緒加了一把火。但行情高開低走,最終也沒引起多大的波瀾。
迴歸到最近綠電板塊,方向利好消息不斷,比如發改委啟動電價改革,取消工商業目錄電價,推動工商業進入電力市場,為分佈式光伏和儲能打開增長空間,再比如上層提設構建起碳達峯、碳中和“1+N”政策體系。
但市場似乎對這一塊已經審美疲勞,綠電板塊整體來講上漲是乏力的。就像這次碳減排工具的亮相,盤前消息刺激,市場情緒高漲,開盤高開之後很快就回落。
前期,風光新能源發電裏面,被機構忽略最明顯的是風電,在碳中和行動方案算是給出了清晰的規劃目標,所以風電近期的熱度是最高的。
看看主要情緒標的大金重工,金雷股份,明陽智能的走勢,已經是很標準的超級主升浪了。
但最近幾天,出現不少機構拼命誇,卻也漲不動的跡象,疊加今天風電板塊前期熱門標的高開回落,毫無疑問,傷了一批承接的資金。
尤其是午後市場又重新回到了板塊高速輪動的混沌狀態,綠電板塊明顯就黯淡不少。
究其原因,主要三個。
最大的原因,就是股價漲幅過高了。這也説明,市場對於近段時間表現較強綠電頭號分支--風電來説,挖掘已經比較充分了,不管是業績預期,還是各種政策、消息面,基本都已經price in。
對於碳減排支持工具,此前市場預期已比較充分。從年初的上層的工作報吿開始,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表述已經在高級別會議和文件中出現過4次,而此次最終公佈的版本並沒有超出市場預期。
這個工具給產業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利好,目前來看還是比較模糊的。
一方面,也是上面提到過的,這個貸款工具初期的碳減排重點領域範圍突出“小而精”,所以滿足相關要求的企業不會很多,貸款的量應該不容易上來。
另外一方面,目前國內新能源發電的投資主體,仍然是各大電力集團為主,這些央企、國企的貸款利率本來就不高,財大氣粗也不差錢,所以整體受益幅度有限。
而對於民企、分佈式、儲能等之前比較難拿到貸款,或者説貸款利率比較高的項目來説,理論受益程度會更大,但最終還是要看融資成本能節約多少,或者説能帶來多少裝機量提升,現在都還看不太清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工具的出台,對市場流動性本身沒什麼影響,但是不少人認為對於市場整體流動性預期有影響。
怎麼説呢?
我們都知道對市場流動性最強的影響是降息,其次是降準,再其次是信貸額度調整,最後是這這個再貸款工具。
顯然,市場或許想要的是降準降息釋放流動性,這個工具的出台,證明短期內降準降息預期希望再度弱化了。
碳中和所帶來的資本狂歡,還遠遠沒有散去。
雖然今天的行情高開低走,但這種長達數十年的能源革命,未來的機會仍然源源不絕。
不過,對於“電”這個板塊,有一些事實還是要看清楚。
首先,市場狂歡的時候,什麼“電”都可以亂炒一通,但靜下心來看,有的是正貨,有的則是冒牌。比如核電,這玩意兒是跟碳搭不上邊,好像很符合清潔能源的要求,但它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即使技術再進一步,也不見得能夠完全排除核泄漏的風險,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至今仍然讓人心有餘悸。核電生產所用到的“鈾元素”,也不是可再生原料。再往遠的説,萬一有戰爭風險,核電站往往會成為襲擊目標。這恰恰定死了核電的天花板,它不可能大規模複製,所以增長空間和光伏、風能相比,就會小得多。
從長遠角度看,太陽能、風能會始終站在C位,水電次之,核電再次之,生物質能、地熱能因為佔比太小,基本可以忽略,還有一個比較有前景的是氫能,但這個還相對遙遠,所以要説投資機會,光伏和風能才是YYDS,其他的,充其量就是“追落後”的炒作價值。
不過,從短期來説,綠電已經漲過一輪,而且不管是基建類、還是運營類,產業鏈上下游都炒了個遍,就漲幅而言,已經不小了。所以,資金再次衝進去的動機不會很足,今天就是明顯的表現,高開低走,雖然是利好消息,但也要看近期的漲幅情況,如果漲幅過高,出利好反而是出逃機會。
另外,在政策面上,雖然對“電力”有利好,但另一面,基於控制通脹、保經濟保民生的需要,另外一隻“手”--調控也在進行,市場的利好,被調控對沖一下,業績的增長其實也沒有當初那麼樂觀,這也是現在板塊沒有一個月前的主升浪的原因。現在的能源炒作,基本都是跟着消息面走,背後的炒家,基本都是遊資和散户居多。
未來綠電板塊還有沒有炒作機會,答案是肯定的,行情更可能是螺旋式上升的走勢,所以如果是長線資金,倒無所謂,反正躺平就行。但若非長線資金,除非博短炒,否則跟風進去,大概率會成為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