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騰訊財經,作者:馮彪
3月30日,貴州茅台公佈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淨利潤為466.97億元,同比增長13.33%。雖然業績仍然不俗,但是開年以來貴州茅台股價大幅回調仍然讓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
在茅台眾多的投資者中,“另類”投資人董寶珍投資茅台大賺12倍後於2018年離場,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茅台股價從800元左右飆升到當下的2000元左右。
“當茅台股價100元時,人們錯誤認為貴州茅台會長期衰退,這造就了貴州茅台千年不遇的投資價值。當貴州茅台股價漲到800元的時候,所有人都發現貴州茅台好,所以800元的茅台就沒有價值了,錯誤認知比客觀屬性在價值產生過程中的作用更大。”董寶珍説。
雖然近期茅台股價回調,但仍有券商研報稱,貴州茅台未來1年目標價3000元,也就是説,相對當前股價還有50%以上的上漲空間。
但是董寶珍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在作者近日與凌通盛泰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董寶珍的對話中,他洪亮的聲音能填滿整間辦公室,他自信地堅稱自己只賺價值的錢,不賺泡沫的錢。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只是沒有賺到最大收益的他“嘴硬”而已。
董寶珍認為自己才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理論的真正踐行者,他也把自己定義為“市場的逆行者”。談及當下那些最受追捧的基金經理人,董寶珍不無氣憤的説:“他們只配給我‘提鞋’。幾百倍市盈率都還在買,這就是龐氏騙局。”
他認為真正的價值投資是基於事物最根本的道理,從原來投資茅台到當下投資銀行股都是基於最本質的邏輯,概而言之就是:“順道”。
2013年,“三公消費”受限制,市場普遍不看好茅台酒的前景,茅台賣不動的消息甚囂塵上。董寶珍卻認為,好酒沒人買是沒有道理的。
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他飛到貴州茅台酒的包裝車間蹲點觀察。他與保安聊、與清潔工聊,守在衞生間門口等工人如廁時找工人聊,還跑到中轉庫去調查茅台酒的提貨銷量,當在現場看到的景象與他理論層面的分析完全一致時,他興奮到就像挖到了黃金。儘管之後兩年,茅台股價跌幅一度超過60%,董寶珍因基金淨值下跌嚴重而被冠以“最熊基金經理”稱號。但是,時間最終證明他確實挖到了“黃金”。
問:什麼原因讓您關注到茅台的呢?
董寶珍:我之前一直有關注。我學習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巴菲特是重倉消費和金融,我就機械地學,在消費裏找。這個過程中我突然發現有一種消費股是可以提價的,既是消費股又能提價就是雙保險。2005年的時候我就奇怪,茅台酒和五糧液為什麼老提價?茅台就是可提價的消費股,到2007年、2008年我就理解了,可提價的消費股都是大牛股,當然估值要合理,估值高了也不行。
問:您曾在茅台不被看好的時期堅定看好,您是如何發現茅台的價值的?
董寶珍:2013年前後,圍繞茅台酒的主要分歧點在於茅台是否賣得動,沒有人炒作茅台管理水平、生產質量這些概念。當時主要流行的觀點認為茅台沒人喝了,所以沒人買了,茅台出現了積壓,甚至網上有人説茅台經銷商去賣方便麪了。我們的研究和調研就圍繞着論證茅台到底是賣得動還是賣不動。賣得動賣不動主要考察的是價格,但是當時出現了恐慌,所以價格有失真,經銷商不敢持有庫存,一拿到供貨就賣了。就像現在一拿到供貨就囤起來一樣,因為當時價格在下跌,經銷商不敢拿貨。所以要想知道真實的供需關係就不能簡單地看價格走勢,而要看庫存。我在調研中就是考察它的庫存。我假設我是一個買家,我向經銷商要50箱茅台,結果幾乎打遍所有經銷商電話都沒有人能提供,至少沒有人能馬上提供,我就知道沒有庫存,都賣出去了。
問:現在的茅台不存在是否賣得動的問題,而是能否買得到的問題。茅台酒還是原來的酒,哪些因素變了?
董寶珍:豪車和普通車都是四個輪子,但是豪車價格幾十倍於普通車,這多出的幾十倍的價值來自哪裏?這就是來自於大家精神層面的需求。豪車的生產成本比普通車是高一點,但是高不了那麼多呀。豪車跟成本沒有關係,茅台酒跟成本也沒有關係。
還有很多網紅經濟,為了支持偶像,哪怕不用的商品都要買回來,這就是精神消費。
追星現象的價格形成機制和茅台的價格形成機制就有相似性。比如有兩個粉絲,一個粉絲很有錢,另一個粉絲沒錢,在物理世界上花了1000元就比500元多,但在精神世界,消費者的花費就考慮收入了。我發現茅台的價格是在人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波動,這就是茅台作為精神消費品的特點。
問:説到價格,茅台目前有兩套價格體系,一個是官方公佈的指導價,另一個是經銷商真正的市場銷售價,茅台要求經銷商賣1499元,但市場上賣3000左右。
董寶珍:茅台價格雙軌制本質上反映了茅台的銷售渠道有問題,市場體系有問題,這也是茅台沒有能力控制渠道的表現。
任何一個知名消費品都有能力做到對零售價的控制,對零售價的控制就是對經銷商的控制,只有茅台控制不了自己商品的價格。而且茅台想控制,努力了這麼長時間也沒實現。為什麼呢?市場結構有問題。茅台的經銷商都是小店,一家店3噸到5噸,這種小店也有上千家,小而散的市場結構導致很難控制。
問:但是大經銷商結構,也可能導致經銷商掌控渠道話語權,反過來“綁架”酒廠?
董寶珍:如果一個產業由大企業來支撐,這個產業穩定性強,茅台小經銷商反而是不好控制的,因為它的主體太多了,有十分之一不聽你的話就壞了。中國著名白酒品牌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專注生產,因為市場在早年都是外包的,導致市場做大以後失控了。市場渠道可以理解為是諸侯,諸侯不聽中央的,這個就要削蕃。
問:現在茅台的銷售渠道正在變革,在天貓、京東和各地商超等增加了直銷的渠道,你覺得會是一個趨勢嗎?未來其他一些經銷商是不是會更多地被取消?
董寶珍:會是一個漸進式的變革。增量渠道就沒有傳統經銷商的份了,傳統經銷商的佔比越來越小,價格控制權就回歸了,茅台以時間換空間。目前市場流行的看法是認為茅台會大規模提價,因為現在零售價就幾千塊錢,它的出廠價1000多塊錢,茅台酒廠虧慘了,這種觀點還是用舊模式在思考。現在對於茅台的最大利益是控制渠道,而不是把渠道的利益裝在兜裏,那還是有點錢就掙回來的短期行為。它現在是要革命性地把渠道控制住,把自己不能控制終端零售價的問題解決了。怎麼辦?就是自營,不提高零售價,又不提高出廠價,自營回收的過程中既回收了利潤,自己也成為銷售主導力量了。
問:有一種觀點認為茅台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經銷商的熱炒?
董寶珍:不不不,這個我能負責任地説,我曾和李保芳(茅台原董事長)交流過,李保芳很痛苦地在研究怎麼樣抑制終端零售價,就是抑制不住。茅台多次想辦法壓制價格,就壓不住。
問:借價格的問題再回到您提到的精神需求產品的觀點,如果茅台真成功地把價格壓制到比如1499元的水平,會不會影響它作為高端消費品或奢侈品的屬性?
董寶珍:這個分兩個方面。第一是肯定壓不住,只要不改變渠道結構,不使茅台公司主導這個銷售渠道就壓不住。第二,茅台的高價格不是精神消費的本質,它有一種文化屬性,喝茅台是高雅的東方文化的代表,這個是本。因為這個“本”,使得人人愛喝、喜歡、嚮往,最後價格上去了。當然,這個價格上去的過程有炒作的因素,所以你即使把炒作的因素打掉,它作為東方文化的象徵這個精神源泉仍會使得人人想買。
2020年,貴州茅台的業績仍保持着兩位數的高增長,確定性的預期讓茅台股價在近兩年來大幅持續飆升。全民搶茅台酒與股民炒茅台交相輝映。
但是董寶珍卻在2018年陸續清倉了茅台股票,在他看來,當所有人都認識到茅台價值的時候,茅台就已經沒有投資的價值了。
問:一邊是茅台酒被熱炒搶購,另一方面貴州茅台股價不斷推高,兩者是否相互影響、關聯呢?
董寶珍:有可能形成雙泡沫。大家都在炒酒,炒了之後又漲價,導致囤貨。有些消費者本來沒有那麼多需要,但漲價了都趕快買點,這樣就形成搶購式上漲。搶購式酒價上漲不是真實需求推動的。酒價上漲誘發股票的樂觀,這種就形成了雙泡沫,而且是聯動的。雙泡沫會形成一種雙崩潰。這個機制很容易理解的,一旦發作,殺傷力太大了,會震動中國白酒界。因為茅台的酒價是中國高端白酒的定盤星,其他所有產品都是比着茅台定價。所以,一下子又引發了白酒產業的波動,這個波動恐怕對行業是很有殺傷力的,要警惕。那泡沫一定要破的。酒價泡沫破了以後,股價泡沫有可能受到傷害,要注意。
問:你多次提到現在茅台的股價已經偏離了它的價值,你是基於哪些判斷?
董寶珍:我沒有什麼複雜的算法,就是歷史市盈率,你得尊重歷史。茅台上市快20年了,60倍市盈率的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時間在二三十倍。現在60倍市盈率顯然是一個很不容易長時間持續的點,這個都是常識。30倍市盈率是合理估值,現在60倍市盈率那是負安全邊際。30倍算合理估值,如果這個條件還沒達到,就因為股價跌了百分之幾十就宣佈它可以抄底了,那就不對了。我看網上很多人説白酒又該抄底了,抄底得看它的本質啊,本質是它的安全邊際有沒有。
問:茅台股價從800多開始大幅飆升是從2018年後開始的,這個時間恰好是您賣出的時間,您似乎丟失了一個收益機會,這是否符合您價值投資的邏輯?
董寶珍:正好是完全符合我的價值投資邏輯的,我是基於茅台有沒有安全邊際做出投資的,800元以上沒有安全邊際。但是沒有安全邊際,為什麼能漲呢?那就是資金推動的,我是在有安全邊際的時候買入,沒有安全邊際的時候退出。在沒有安全邊際的時候上漲就是泡沫化上漲。
問:您對茅台的估值會不會考慮經營層面之外的因素,比如茅台對地方經濟的意義?另外,監管層面嚴查高端白酒的炒作?
董寶珍:價值投資者都應該是長期主義者,怎麼樣做到長期主義呢?首先必須成為本質主義者,立足本質看問題才能立足長期,長期走向與短期當下發生的事件關係並不大,所以要想預測長期,必須成為本質主義者。本質是什麼東西?本質是深層次的有限的幾個變量,本質一定是少數的,你不能説有一千個本質,本質一定是有限數量的,所以值得關注的長期有影響的一定是少數的幾個變量,而且不是眼下的那些熱熱鬧鬧的事件,眼下的事件多如牛毛,本質是不變的,幾十年不變,所以沒有必要考慮那些現實的。
問:從買茅台股票到賣茅台股票,到近年您開始投資銀行股,您覺得自己是市場的“逆行者”嗎?
董寶珍:大家説老董是個價值投資者,我承認,但是我屬於逆向型價值投資者,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因為價值一定是別人拋棄的時候才有安全邊際,才會出現價值低估,別人搶購的時候就高估了。所以,逆向投資應該是價值投資的一個核心特徵。如果真的發現了價值,你就一定和大多數人對立。這是由價值發現的博弈性決定的,價值發現內在包含博弈性。大眾不能正確理解客觀基本面,而你發現了真相和事實,發現了大眾的錯誤,這時你和大眾形成認知的對立就形成了博弈關係。沒有關於同一基本面認知的對立和博弈,就不存在價值發現。
當茅台股價100元時,人們錯誤認為貴州茅台會長期衰退,這造就了貴州茅台千年不遇的投資價值。當貴州茅台股價漲到800元的時候,因為當時所有人都發現貴州茅台好,所以800元的茅台就沒有價值了。錯誤認知比客觀屬性在價值產生過程中的作用更大。
問:就風險偏好而言,您覺得你是厭惡型、偏好型,還是中性?從您所講的價值投資角度,我覺得您可能會對一些短期追高的因素、風險的因素是厭惡型的,茅台股價飆升後,您很謹慎,但是您在投資茅台的時候是全倉而且加槓桿去持有茅台,而不會考慮分散投資、分散風險,從這個角度您又是風險偏好型的?
董寶珍:關於我到底是一個謹慎的、對風險極其敏感的投資者還是一個不謹慎、無視風險的投資者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社會大眾從我的行為看認為我一個冒進魯莽的人,中國沒有人只持有一隻股票還加槓桿,而且它還跌了50%,中國也很難找到從不分散投資的人,但是我就敢,從這個角度看我很魯莽。但是,非常瞭解我的人包括我的夥伴都知道我是非常謹慎的。我從來不輕易做決策。我十多年就買了兩類股票,一個就是茅台,另一個就是現在買的銀行。我10年買的股票數量不超過7、8只。我不輕易決策,但當我決策的時候我就是傾囊而出。
問:所以,您如何看待風險?
董寶珍:茅台8倍市盈率的時候,我全倉,那有什麼風險,沒有風險呀。沒有風險的時候就用不着防風險啊!那個時候,只要佔有就是錢,你應該加快去撿錢。表面上看全部投入了,而且還在下跌,但實際上那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我其實是真正的保守主義者,比如説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不吃以前沒吃過的菜,我從不喝牛奶的,因為從小沒喝過牛奶,小時候就喝涼水。但是我的行為讓人感覺好像很冒進,它8倍市盈率,如果不冒進,不就是不理性嗎?
問:您對投資組合管理、風險量化這些投資理論是如何看待的?
董寶珍:我認為組合是很難理解的。一個問題還沒搞清楚,你卻把它分散成三個問題,難道不是更多的困惑和未知嗎?我認為分散投資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放大了風險。風險在我看來是未知世界,風險就是未知。把不知道變成知道,化未知為有知就控制風險了。怎麼樣化解?就是專注於一個股票。如果一個股票沒搞清楚,又搞了五個股票,然後説現在安全了,因為我有五個股票,我就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很難理解這種理論寫入教科書天天給人們講,我是很不理解的。我曾經在一些大學裏講過課,我説你們把金融學教科書翻出來,翻到第幾頁,把有效市場理論那一頁給我撕了,同學們不敢撕,我説你再翻到分散投資那一張,你把那一章給我撕了,那些都是有害的,同學們不敢。
問:近年,像ETF這種被動投資策略比較流行,背後的理論是個人的能力很難超越市場。您是否也不贊成?
董寶珍:我不太贊同,超越不了是投資者水平的問題。芒格就能超越,巴菲特就能超越,格雷厄姆就能超越。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有句話,説“我們是靠不分散,在最大的機會上集中下注實現超額收益的。”這就是説有些人能找到最有價值、最有安全邊際的標的物然後集中投資。有人無法超越市場,組個指數基金,但是不能否認説有人能超越啊?我説個大話,我就能超越,雖然不是每天能超越,有時候我還不如指數呢。我買股票是越跌越買的,過一段時間會發現我終究能超越市場。
問:在您的基金虧損的時候,有沒有一些投資人要贖回?您是怎麼説服他們的?
董寶珍:有的,絕大部分投資人畢竟不懂投資,就靠淨值來決定你水平高低,這個標準是錯的。我有一個理論,我的股票下跌了,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説,我持有的股票的安全邊際上升了?我這個股票原來值10塊錢,現在跌成2塊錢了,那我的淨值也跌了80%,但是,這個淨值跌80%説明我的安全邊際增加了,只要公司不破產就行了,我知道它不會破產的。如果在下跌過程中會焦慮,這樣的投資者實際上不適合做股市投資。
問:個人的性格會決定他投資的理念?
董寶珍:投資的最後成敗是性格。李錄(知名投資人、芒格的合夥人)曾説他問過巴菲特、芒格關於價值投資最後成敗的決定因素,巴、芒二人説秉性,天生的秉性。所以價值投資者的性格都很相似的。你看我穿得很破吧,你發現沒?其實李錄也穿得很爛。我一次跟李錄見面,我一看,國際投資家,跟我的行頭有點像,隨時親切感產生。他都不特別在意,他很隨便。他在北大演講説過一句話,他説如果特別愛買奢侈品的人肯定是有錢的,但是肯定不適合做投資,因為他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