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投資者概要賣出蔚來股票的時候了。好好享受你們的利潤,尋找下一個顛覆性的技術。”香櫞資本説道。
昨晚的隔夜美股盤中,是蔚來上市以來,波動最大的交易日之一。
公司股價則出現了空方的單方面走勢,先是從開盤的51.5美元的位置高開向上,到達55美元的位置後又急轉直下,全天低走後收跌7.74%,盤後又繼續下跌2.11%。
與蔚來股價相關性較高的另外兩家中國造車新勢力小鵬和理想,儘管發佈的業績好於預期,昨但晚股價依然被帶跌。
香櫞看空
蔚來的股價下跌,消息面上是受到了做空機構香櫞資本看空股價的影響。
11月13日當天,香櫞資本發表推文稱,蔚來汽車的目標價應為25美元。
相對於目前蔚來的股價,這一目標價可謂“腰斬”。
對此,香櫞資本給出瞭如下的幾個論據:
1. 特斯拉Model Y相對低廉的定價。
香櫞資本認為,特斯拉國產Model Y作為未來兩款入門級車型ES6和EC6最具威脅的競品,在價格上將對兩款車造成衝擊。
特斯拉在最近發佈的一份研報中指出,通過將成本節約轉嫁給消費者的策略,國產Model Y可能會以非常合理的27.5萬元(約合4.1萬美元)的價格起價。
“將成本節約轉嫁給消費者的策略”指的是特斯拉不斷降價的打法。
自特斯拉進入中國至今,已經有多次降價的記錄,以Model 3為例,從最初進口車型的50萬元價格水平降到目前國產車型的25萬元,僅用了大約3年時間。
特斯拉管理層曾經闡述過這種策略的目的,即以貴价車型的銷售額,支撐起廉價車型的銷售成本。在今年的特斯拉“電池日”上,特斯拉曾表示將在2022年推出價格約為17萬元的廉價車型。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科技產品,與10年前的智能手機產品由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從高端向低端發展的打法,從目前特斯拉的打法上看,是比較成功的。
如果特斯拉國產Model Y的定價確如這份報告所言將從27萬元起步,那麼特斯拉相對低價的產品價格和受到全球消費者認可的品牌力,勢必對蔚來將產生巨大的衝擊。
目前蔚來ES6的定價區間在30萬~40萬元。
2. 蔚來目前的估值過高。
在二級市場上,蔚來一直是特斯拉的一個很好的交易替代品,與特斯拉的估值一直長期高度相關。
目前蔚來的股價仍處在50元左右的水平,相對散户而言的門檻更低。
但是隨着特斯拉市值進入一個低速增長的區間,以及蔚來市值近一個月依賴的高速增長,蔚來的估值目前已經是特斯拉的兩倍,相對特斯拉的溢價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與特斯拉之間存在巨大脱節。
目前蔚來的市值已經超越了寶馬、通用、法拉利等傳統車企巨頭。
在NTM EV/Sales方面,蔚來的交易價格為17~18倍,特斯拉為9倍。
此外,當特斯拉發佈與未來相似的15k季度運行率時,特斯拉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佔有率為45%。然而蔚來運營的環境存在更大的競爭,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僅為3%。
10月份,特斯拉在華銷量是蔚來汽車的2倍多。
香櫞資本還以巴菲特投資的比亞迪進行了對比,表示比亞迪的銷售額增長了400%,但股價僅僅達到銷售額的3倍(3.45倍PS);而蔚來的PS的達到了53倍。
3. 蔚來投機性的股權結構。
香櫞資本表示,儘管對於早期投資蔚來的Baillie Gifford公司和其他投資者表示讚賞,但現在香櫞正關注蔚來的股權結構和投資者基礎。
這些投資者目前更關心的是“先轉賭場輪盤”。
“現在,任何購買蔚來股票的人都不是在購買這個公司或其前景,而是在購買三個在屏幕上不斷閃爍的字母(NIO,蔚來的英文名稱)。中國新能源汽車浪潮是一次真正的改革,但對於蔚來,也許有更好的玩法。”
這意味着香櫞認為,目前蔚來的投資者中,存在越來越多的投機行為,背離了價值投資的初衷。
後市蔚來的潛力如何?
中國豪華電動汽車的又一波降價潮可能即將到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漸行漸近。
但在這其中,我們認為有個趨勢將幫助車企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力。
首先是軟件主導。
純電動汽車相對於傳統內燃機車,具有電氣化、電子化的先天優勢,在未來有望成為智慧車聯網甚至是智慧城市C2X(消費者對萬物)的連接口。
在這方面,特斯拉無疑是目前技術優勢最明顯的車企之一,其進行了顛覆式重寫之後的自動駕駛技術即將在12月中旬面向美國市場車主開放。
根據特斯拉已經公佈的規劃,蔚來將藉助自動駕駛技術實現Robotaxi商業模式的外供,及自動駕駛出租汽車業務。
在這方面,特斯拉在算力、算法和市場佔有率上的優勢,將保證特斯拉獲得其他車企無法企及的龐大數據和學習能力。
而蔚來採取了不同的競爭策略,即在人機互動接口端發力,在車輛上搭載人機自然語言交互系統。
其次是服務優先。
純電動車企在智能化服務上的不斷提升,勢必帶來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除了特斯拉這樣的絕對技術優勢外,通過貼近用户本土化的服務也能夠帶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純電動汽車作為複雜的工業產品和非必須消費品,在處理保險、事故、維保等一系列服務方面勢必面臨更多的問題。
最後是補能解決方案的路徑。
由新能源汽車補能問題帶來的車主里程焦慮,是目前產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鋪設了超多2萬個充超級充電站,在補能技術路徑上走的是快充路線。但這裏路線的缺點在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目前特斯拉最先進的V3充電樁完成250公里里程的補能時間大約為15分鐘,但受目前技術條件制約,其效率會隨着充電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遞減。
相對而言,蔚來採取車電分離的換點路徑,其所需時間大約為4~5分鐘,所需的時間成本大大低於充電站,且當下蔚來仍在通過降低毛利率的方式,對車主進行換電補貼,而特斯拉的充電樁已經開始收費。
另外則是空間的限制。不能需求高峯時段的充電位不足、燃油車佔用充電張是當前中國充電樁的頑疾,即便特斯拉通過向第三方充電站開放特斯拉藉口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充電樁使用率提升的邊際效應是遞減的。而換電模式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