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撥回到兩天之前,截至本週三,正川股份剛剛在一個月內大漲近100%,股價從46元低點翻倍增長,一度升至103元(人民幣,下同)。再往前推,今年5月到8月,它更是累計暴漲超500%。如此驚人表現,誰也不能不承認,這隻股票堪稱牛股中的牛股。
然而,繼週三尾盤6分鐘暴跌17%、昨天10%跌停後。今日,正川股份依然跌勢不停,截至收盤跌近8%,報72元。開盤10分鐘成交即超2億元后,全天成交額高達12.3億元,最新總市值約109億元。三日以來,已累計下跌逾30%。
好好的一隻牛股,從大漲到大跌,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小玻璃瓶引發的大漲
先從正川股份的主營業務説起。作為一家主營藥用玻璃管制瓶生產的企業,雖然被列入疫苗概念股之一,但正川股份前期並未明顯受益於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今年年前5個月,正川股份累計跌了6%。其股價真正插上起飛的翅膀,是從一則“新冠疫苗存儲玻璃瓶產量不夠”的消息發酵開始的。
4月30日,牛津大學醫學院教授JohnBell在接受BBC採訪時提到:“目前全球只剩2億個疫苗玻璃瓶了。”而僅強生公司一家就有2.5億小藥瓶的需求。英國惠康基金會主席Jeremy Farrar也表示,現在正爆發玻璃瓶短缺危機。即使新冠疫苗研製成功,數十億人仍可能難以獲得。
受到這一消息影響,A股醫用玻璃概念迅速走強,市場熱情迅速向正川股份蜂擁而至。5月6日到8月3日,在短短62個交易日內,正川股份累計暴漲520%,股價從最低點的14元一度衝破百元關口,漲至最高點的108元。
問題來了,這麼大的漲幅,對於正川股份來説合理嗎?
其實,全球疫苗玻璃瓶的短缺,對公司來説並算不上太大利好。
實際上,這種疫苗玻璃瓶指的是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由於技術門檻較高,一直被德國肖特、美國康寧、日本NEG三大企業壟斷。其中只肖特公司就收到了10億個小藥瓶的訂貨需求,是其今年生產能力的兩倍。
從2020年中報來看,正川股份的主營業務確實是藥用玻璃管制瓶。但正川股份所生產的大多是普通硼硅玻璃及低硼硅玻璃。根據公司公告,目前正川股份的中硼玻璃產品尚處於技術研發和升級階段,在公司產品結構中佔比較低。
數據來源:IFinD(下同)
然而,市場的炒作情緒顯然太過旺盛。即使正川股份之後一再重申,目前尚未接到相關批量採購訂單,仍然無法阻止股價的一路躥升。那麼,公司的業績能夠支撐如此之高的股價嗎?
業績三年連降,估值一路飆漲
8月19日,正川股份發佈了2020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2.6億元,同比下降4.5%;歸母淨利潤3492萬元,同比上升9.2%;扣非淨利潤3048萬元,同比下降3.7%。2018年至2020年,公司營收不斷下滑。
環比來看,第二季度在總成本由第一季度的1.2億元下降到0.97億元的情況下,營收和淨利潤分別下降23%、16%。另外,三年以來的毛利率分別為32%、29%、27%。淨利潤率分別為16%、14%、12%,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逐年下滑。
再來看公司估值,本輪下跌之前,正川股份的估值已經超過了200倍,相比於其自身業績和盈利能力來説,顯然是過高的。並且遠高於醫療器械業的行業滾動市盈率59.29,靜態市盈率60.05。
逐年下滑的業績和高估值與飆漲的股價形成巨大反差,可想而知是十分危險的。於是,隨之正川股份漲至高點,公司高管紛紛開始減持。
5月12日,鄧步鍵減持1.9萬股,套現46.65萬元;7月30日,孫聯雲、秦鋒分別減持4300股、4000股;8月25日,肖清減持1.57萬股,套現98.35萬元;9月23日,鄧步莉減持151.2萬股,套現8957.08萬元。從公司最新財報可知,鄧步莉目前為公司第五大股東。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
隨着高管套現,疫苗概念行情亦接近尾聲,機構資金抱團疫苗板塊防禦的時點已經過去,遊資在最後炒作階段把籌碼倒給散户接盤。從龍虎榜來看,10月21日,2家東方財富證券拉薩的營業部和國盛證券寧波桑田路等知名遊資席位共賣出8300多萬元。
尾聲
煙消雲散後,我們來回顧一下正川股份的隕落之路。
先是,藉着”全球疫苗玻璃瓶短缺“這股東風,公司股價一路踏上雲端。而後在公司發佈半年報前後,市場彷彿清醒了一些,股價開始回撤。然後從9月中旬開始,歐美疫情的復發又點燃了大家的熱情,股價再次飆升。再然後就是終於到來的崩盤。
半年不到的時間裏,正川股份從5月初40倍不到的估值,最高曾飆至8月初的超過270倍。炒作之瘋狂,令人歎為觀止。然而,面對過高的估值,不大好看的財報,和一座仍然在建、不知何時投產的中硼玻璃管產品窯爐,還是有眾多散户義無反顧地投身烈火。最終,只能無奈接受3天虧30%的悽慘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