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李嘉誠又跑了?成都項目建16年後78億拋售,國內甩賣千億豪賭英國
格隆匯 07-26 11:15

作者:周享玥

來源:財經天下週刊

自2013年開始,有關李嘉誠“賣賣賣”的消息就不斷被傳出,他的每一次出售資產的舉動,都能引發無數“李嘉誠跑了”的質疑。

李嘉誠又要賣資產了。

7月23日晚間,李嘉誠家族名下公司長實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HLV及Chinex在當天將位於四川成都的南城都匯商住項目(又名“ChengduLeParc”)出售給了一家名叫RZ3262019 Limited的公司,作價約78.47億元,預計將獲得38.11億港元(約合34.51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而據長實披露的信息顯示,RZ3262019 Limited主要有兩大股東,分別為禹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成都瑞卓置業有限公司,各自持股50%。

成都千畝大盤建了16年

公開資料顯示,南城都匯位於成都高新區金融城,是李嘉誠旗下公司和記黃埔於2004年10月29日,以21.35億元總價拿下的一塊容積率為“3”的1036.47畝土地,成交樓面價高達1030元/㎡,創下了當時成都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單宗土地的最高價,成了名副其實的“地王”。

值得注意的是,南城都匯不僅僅是和記黃埔在成都的1號作品,更是李嘉誠旗下持有時間最長的項目之一。

據悉,該項目規劃建築面積約為250萬平方米,住宅共分8期打造。自2007年第一次開盤以來,在長達十餘年的銷售週期中,南城都匯多次銷售成績都名列成都單盤銷售前茅,是成都樓市最炙手可熱的銷售項目之一。

然而,一直到今天,這個項目仍在建設中。公開資料顯示,經過16年的漫長時間後,南城都匯目前已完成5期交付,6期仍有部分住宅待售,7期和8期則仍在建設中。

值得一提的是,南城都匯最近一次開盤已經是四年前了。2016年9月,南城都匯6期匯彩園開盤,預售價格約為清水12000-16000元/㎡。

此後四年間,多次南城都匯要開盤的傳言傳來,但購房者們等來的卻是一次次“意外事故”。

2017年11月21日,南城都匯八期在建工地地下室防水作業時引發火災,因“消防及時趕到現場開展救援工作,火勢得到控制,暫未發現人員傷亡”。2020年4月23日,南城都匯7期一在建商業區又一次突發大火,但火勢很快撲滅,“並無人員傷亡”。

接連不斷的意外大火讓購房者們在等待開盤的路上一等再等,同時也讓不少吃瓜羣眾調侃其是“技術性捂盤”。

而據長實方面披露的信息,這次出售的項目包括南城都匯第1期至第8期的住宅、商業單位及停車場,共設有23253個單位(包括住宅及商鋪),但之前的銷售活動中已經售出16503個單位,最近大手出售的部分將涉及剩餘6750個單位及部分車位。

長實還表示,其將會在項目公司中保留一名董事,用以協助項目運營,住宅單位亦將精裝修升級後推出市場。這也讓不少網友猜測,南城都匯7期和8期或將在不久後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南城都匯早已實現了高額增值,單土地價格就漲了數十倍。在南城都匯所處的成都高新區,樓面價上萬的土地不在少數。在7月2日的土地拍賣現場,渝太地產就以高達2.07萬元/㎡的成交樓面價拍得了高新南區的一塊土地。

而在房價上,據貝殼二手房數據顯示,南城都匯匯彩園的二手房均價已經達到了2.51萬元/㎡,幾乎是2016年開盤時預售價格的兩倍。

囤地、套現、再囤地

事實上,南城都匯這種一塊地開發十幾年的情況在長實過往的地產項目上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説是普遍現象,這些項目的開發週期少則三五年,多則二十幾年,等到開發完畢時,地價和房價早已經翻了幾番。

甚至於有不少觀點認為,這種“囤地”式的慢開發模式是李嘉誠旗下長實系房企的一貫套路——在土地價格處於低位時大面積買入,再緩慢分期開發,坐等周邊配套成熟、土地升值,以時間換取高額收益。

一如長實集團在北京的譽天下別墅項目,1993年拿地,卻一直到2018年才全部開發完畢,跨越時間長達25年。據鏈家、貝殼找房等多個平台顯示,譽天下的二手房房價已經漲至約4.37萬元/㎡,而在二十多年前,這一數字還僅為兩三千元/㎡。

又如李嘉誠在2004年以1.2萬元/平米買下的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項目,彼時的土地成本不過32億元左右,而到2016年賣出時,成交價已經達到了200億元人民幣,長實得以大賺168億。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靠着這種模式,李嘉誠早已在地產方面賺得盆滿缽滿。而自1999年登上香港首富寶座後,其商業帝國更是幾乎滲透到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香港的每一個角落,一度連續21年蟬聯香港首富。

然而,自2013年開始,有關李嘉誠“賣賣賣”的消息就不斷被傳出,他的每一次出售資產的舉動,都能引發無數“李嘉誠跑了”的質疑。《人民日報》曾在2015年批評李嘉誠“跑路”,新華社旗下智庫機構“瞭望智庫”也曾發表《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指責其“金蟬脱殼”。

事實上,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今,李嘉誠通過頻繁在內地和香港出售資產,已套現超1100億港元,如2013年出售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上海東方匯金中心,2014年轉讓的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2016年賣出的陸家嘴世紀匯廣場,以及2019年賣給融創中國的大連西崗項目等。

頻繁出售國內項目的同時,李嘉誠開始在海外大手筆“買買買”,其中又以英國為最。

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家族旗下公司在英國的投資早已超過4000億港元,其控制着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等,甚至有網友曾經調侃稱其幾乎“買下了半個英國”。

而在2019年下半年,李嘉誠又斥資46億英鎊(約合39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了英國最大酒吧運營商greene king(格林王)。據悉,格林王創辦於1799年,至今已有221年曆史,目前在英國擁有超過2700家酒吧、餐廳和酒店,是英國最大的酒吧零售商和釀酒商。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在2005年以1億英鎊拿下的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地產項目東倫敦康沃斯碼頭(Convoys Wharf)在囤地15年之後,也在近期獲得了倫敦Lewisham區政府的規劃批准,可以正式破土動工,預估開發價值高達10億英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了多次“內地或香港賣出,國外買進”後,據長實披露,其目前在內地還擁有50多個房地產項目,分佈於20多個城市。另據長實集團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其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為9200萬平方尺,其中香港、內地及海外分別有400萬平方尺、8400萬平方尺及400萬平方尺。

長實方面還表示,資深顧問李嘉誠及主席李澤鉅均對香港及內地充滿信心,不僅在2020年5月下旬以49.5億元投得了將建成超過2800個單位的安達臣道地皮,還透過共同持有的公司及李嘉誠基金會擁有的公司,先後多次增持長實股份,單計最近12個月,已累計斥資近32.8億元。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