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8億美元,PE巨頭KKR拿下雷士中國:創始人曾被判入獄14年
格隆匯 12-13 09:40

作者:楊莉 劉全 

來源: 投資界

塵埃落定。

12月12日,全球PE巨頭KKR與雷士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雷士國際”)宣佈KKR已完成雷士照明中國照明業務(簡稱“雷士中國”)多數股權的收購。交割完成後,KKR持有雷士中國70%的股份,雷士國際持有剩餘30%的股份。

投資界獲悉,KKR 通過其旗艦亞洲三期基金完成此次投資。KKR 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楊文鈞表示:“中國照明市場正在發展壯大,KKR 將支持雷士中國管理團隊,協助雷士中國加速擴張,尋找在前沿設計、數字優化與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的新增長機遇。”

提起雷士中國,VC圈並不陌生。2012年,作為雷士照明的投資方,被譽為“中國VC教父”的閻焱和吳長江“交惡”,掀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成為中國商業史上無法抹去的記憶。

直到2016年12月22日,廣東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告稱,因挪用資金罪、職務侵佔罪,雷士照明(中國)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吳長江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這個結局,令人扼腕歎息。

被外界認為將吳長江送進大牢的,正是雷士國際現任董事長王冬雷。此次,王冬雷也針對KKR入主雷士中國發聲:“我們熱烈歡迎 KKR 以新股東的身份加入雷士中國,參與企業下一階段的成長。

7.94億美元,外資PE入主

中國最大的照明企業之一“被賤賣”?

對KKR來説,這或許是一筆超級划算的買賣。

12月12日,國際投資機構KKR與雷士國際宣佈KKR已完成雷士中國多數股權的收購。交割完成後,KKR持有雷士中國70%的股份,雷士國際持有剩餘30%的股份。

實際上,早在8月11日,KKR與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就宣佈簽署股份購買協議。依照協議,KKR將與雷士照明達成戰略合作並以約7.94億美元股權對價收購雷士中國多數股權,雷士照明將獲得現金對價。

雷士中國作為中國照明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製造及銷售雷士品牌照明產品,遍佈中國各地的分銷網絡更是保障了其江湖霸主的地位。因此,一個疑問縈繞在業界人士的心頭:為什麼要出售照明中國區業務?

事實上,雷士中國有着自己的考量。一方面,KKR以股東身份加入,為雷士中國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KKR的加入將為股東實現股權價值,收穫可觀的現金對價。

KKR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楊文鈞表示,“KKR 將支持雷士中國管理團隊,協助雷士中國加速擴張,尋找在前沿設計、數字優化與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的新增長機遇。我們期待與雷士中國現有的運營中心、經銷商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繼續通力合作,對中國市場持續投入,進一步鞏固雷士中國的長期發展規劃並提升品牌競爭力,實現雷士中國生態體系的價值共贏。”

雷士國際董事長王冬雷也表示,“我們相信,KKR的相關資源與運營專長將對雷士中國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我們也很高興繼續持有雷士中國的股份,雷士國際與其股東期待繼續從雷士中國未來的成功中獲益。”

不過,根據今年6月份發佈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報告顯示,本年度排行榜中,照明電器行業入選的有兩個品牌:雷士照明和佛山照明,其中雷士照明2019年的品牌價值為326.95億元,較去年的257.66億元增長超26.8%,連續八年穩居照明行業第一。

因此,雷士中國被外界視為“賤賣”了,一代行業巨頭遭遇如此下場,令人唏噓。

 創始人被判14年

中國VC史上無法抹去的記憶

提起雷士照明,中國的VC應該都不陌生。當年轟動一時的雷士照明案,堪稱中國風投史上最著名的VC與創始人糾葛案例。

1998年,吳長江和他的兩位高中同學,在惠州創立了雷士照明。憑藉改革東風,雷士照明很快成為國內最知名的照明企業龍頭。

2006年8月14日,“出於對吳長江的信任”,閻焱投資2200萬美元,佔雷士股權比例35.71%。在公司董事會中,吳長江控制兩席、閻焱控制三席。2008年,吳長江以“優化公司股權結構”為由引入高盛,熟悉吳、閻關係的人都讀出了他的潛台詞是以高盛制約閻焱。

然而,事情卻並沒有朝這吳長江所想的方向發展。2008年8月,高盛向雷士投入3655萬美元,買進9.39%的股份。不願稀釋股權的閻焱果斷跟進1000萬美元投資,軟銀賽富總持股比例達到30.73%。手中無糧的吳長江卻無力跟投,於是他的股份遭進一步攤薄,降到29.33%。閻焱自此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

擁有海外留學背景、受過西方規範經濟管理薰陶的閻焱,對於吳長江種種“江湖”行為嗤之以鼻。2012年5月,因為涉嫌關聯交易,吳長江被警察帶走問話,閻焱做出決定,讓吳長江請辭。吳長江的人品,令閻焱十分失望,“投進去以後,才知道他(吳長江)拿公司的錢去賭。我知道以後特別震撼,找他談話,希望他不要賭,底線是不能用公司的錢賭”。

然而,吳長江私自向媒體哭訴成另一個版本——他是“被逼離開”雷士,矛頭直指閻焱,公司矛盾曝光。

之後,吳長江申請回雷士,但閻焱提出“迴歸”的三個條件:“必須解釋清楚被調查事件;處理好所有不被允許的關聯交易;嚴格遵守董事會決議”,吳長江表示對此“決不接受!” 與此同時,吳長江大肆籠絡經銷商。幾天後,雷士照明員工開始聲勢浩大地罷工,供應商則威脅註冊新品牌“另起爐灶”。各地工廠的罷工和經銷商的鬧事讓雷士股價大受折損,迫於公司穩定,閻焱最終作出了退讓。

儘管吳長江成功扳回一局,但閻焱已經成了他的眼中釘。“誰能幫我搞掉閻焱,我就和誰合作。”在閻焱問題上,吳長江已失去了必要的理性。此時經朋友介紹,王冬雷出現了。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最後將吳長江送進大牢的,正是當初被視為“白武士”的王冬雷。

2016年12月22日,惠州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告稱,因挪用資金罪、職務侵佔罪,雷士照明(中國)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吳長江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並沒收財產50萬元,他還被法院責令向重慶雷士照明有限公司退賠370萬元。至此,轟動一時的雷士照明案,以令人扼腕的結局宣佈告一段落。

KKR接手

締造下一個青島海爾?

這些年,雷士照明已漸漸淡出大家視野,直至這次被KKR收購。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KKR聲名顯赫,與黑石、凱雷、德州太平洋並稱“全球四大PE巨頭”。

2005年,KKR在中國香港設立辦公室,開始進入亞太市場。目前,KKR 在北京、香港和上海設有辦公室,為各行各業的中國企業提供本土化的深度支持。最新數據顯示,自2007年起,KKR已經在中國投資超過46億美元,投資領域從私募股權到房地產,再到消費品、環境科學、教育、金融服務、醫療健康和科技,涵蓋廣泛。

多年來,KKR一直準確捕獲了中國市場的機會。南孚電池、蒙牛乳業、恆安國際、現代牧業、亞洲牧業、中糧肉食、聖農發展、聯合環境、青島海爾、優信集團等如雷貫耳的名字背後,都有KKR的身影。

其中,青島海爾更是堪稱圈內的一筆傳奇投資。2014年,在國內A股市場比較冷淡的時候, KKR集團的全資子公司KKR(盧森堡)通過定向增發約3.05億股成為青島海爾第三大股東,持有後者約10%的股權,投資額近34億人民幣。這是當時KKR在中國最大規模的一筆投資。

3年後,KKR經過先後3次減持,共計實現退出50億人民幣,再加上持有的剩餘股份價值,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近年來,KKR在亞太市場依舊動作不斷,而中國是KKR亞太區投資業務的核心。2017年6月,KKR宣佈完成亞洲三期基金的募集,募資總額達93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私募基金。值得注意的是,KKR 本次也是通過旗艦亞洲三期基金完成對雷士中國的收購。

青島海爾,已經成為KKR在中國締造的投資範本。那麼,雷士中國會成為下一個青島海爾嗎?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