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国泰航空nozuonodie!
格隆汇 08-13 19:35

作者 | 汉阳树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一家公司3000多人去散步,以前常见,为的是自己的利益,矛头指向的是资本大鳄们。然而,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人为的组织,也很难让3000人冲天一怒,就跑到大街上去。

更何况今天有家公司3000多人散步,矛头指向的却是与他们几无关系的大陆,要说没有鼓动和组织,鬼扯!

这家公司,叫国泰航空。

来看看最近它的员工都在做什么:

7月26日,国泰航空空服工会组织人员在香港机场举行“示威游行”;

7月26日,国泰航空机长在客舱广播中公然支持机场内进行中的“示威游行”;

7月28日,国泰航空副机长廖颂贤参与香港上环暴乱被捕,被保释后,国泰航空让其正常执飞航班;

8月1日,国泰航空空服工会呼吁成员加入8.5罢工行动;

8月5日,国泰航空有约3000人参与8.5罢工行动;

8月6日,爆料国泰航空员工蓄意泄漏警队航班信息,妄图让他人骚扰警方,而国泰未能进行有效处理。

8月7日,有网友爆料,其机载娱乐系统中城市介绍图中,“Beijing, China”的标注是由城市加国家组合形式排列,而涉及香港和台北的写法,分别是“Hong Kong,Hong Kong”和“Taipei, Taiwan”。这在挑战什么,不言而喻。

No zuo no die,这家航空公司究竟什么来头?

1

国泰航空,虽然名字带国,但此国非中国。

1946年,一个美国人Farrell与澳大利亚人Kantzow在上海创办了国泰航空,后来公司搬到了香港。1948年,英国的老牌洋行太古集团入股,占了45%的股份,成为了公司最大的股东。

国泰航空也摇身一变,成了英资公司。

英资公司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那段经典的英国搅屎棍桥段。

当时正是港英政府当道的时候,在港英政府的支持下,国泰航空长期垄断了香港的航空业。

在香港的商业发展史上,一直有两股力量的角逐,一股就是老牌的洋商,一股就是新兴的华商。

在《中英联合申明》发布后,1985年,有感于航空业长期被英资垄断,商人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及中资机构华润、招商局等联合投资建立了港龙航空,包玉刚任首届董事长。这对国泰航空的垄断局面当然是一大威胁。

然而,当时政府的话语权在英资手上。纵观香港华商与洋商的百年角逐中,港英政府最开始往往倒向洋商,直到香港的群众基础和华商实力大到港英政府无法忽视时,政策才会开始倾向平衡。

航空业也是如此。

就在港龙航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1985年11月20日,港英政府的财政司彭励治在立法局宣布了新的航空政策,规定一条航线只能由一家航空公司经营,先获得空运牌照局发牌的一家将拥有独家经营的资格。

彭励治什么背景呢?他在任职香港财政司之前,原来就是英资的太古集团董事局主席,1986年卸任政府职位后,又再次出任了太古的董事。

这个新航空政策的偏袒昭然若揭。

利润高、客流量大的航线早已被国泰航空捷足先登,新政策让港龙无法分得这些好航线一杯羹,转而被迫去经营一些利润低客流量小的航线。

曹光彪曾经愤愤不平地说:“香港政府竭力反对国际保护主义,并派人到欧美游说,要欧美开放市场,但在香港航空政策上却构筑保护主义,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港英政府并不为所动,在港英的航空新政策安排下,港龙航空的结局是注定的。

好的国际航线早为国泰垄断,港龙国际航线业务的拓展困难重重,它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内地航线的开拓上。

太古集团深得搅屎棍英帝的政治真传,1986年4月国泰航空宣布香港上市。1987年太古集团选择了出让部分股权,引入了中资中信集团。

由此,国泰扫清了进入大陆市场的政治障碍。港龙航空虽然开拓内地航线不遗余力,但最宝贵的航线香港至北京、上海的都没拿到。

到1989年底,港龙航空的亏损累计达到23亿港元,包氏家族难以支撑,萌生退意,就将股份全部转让给了曹光彪家族。包玉刚曾经表示:“我平生只做了两件失败的投资,一个是投资渣打银行,二是港龙。”

但曹氏家族也一样感觉无力支撑,觊觎港龙航空的国泰航空开始行动。

1990年,国泰航空携手中信集团重组了港龙航空,表面上看中信是港龙最大的股东,但公司的打理全是二股东国泰航空,中信只是一个甩手掌柜。重组后,国泰航空将港龙确定为专营香港至内地航线的香港航空公司,将香港至北京、上海的航线划给港龙。

这样一波操作后,国泰航空重新垄断了香港航空业。

2

中资打破香港航空业英资垄断的尝试第一次就以失败告终,但尝试并没有就此停下来。

在港英政府时代,华商要打破航空垄断确实比登天还难,但历史迎来了香港回归的机遇。

1995年,背景更加深厚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香港成立分公司中航香港,意图明显。

中国民航总局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马晓文话说的更清楚:1997年以后,港台航空属于一个中国、两个地区的特殊航线,所有领空、航权都属于中国,中国航空公司理应加入运营,而不应由外国人全部垄断。

这已经是向国泰航空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

太古集团也知道天要变了,旋即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

为了阻止中航香港在香港成立第三家航空公司,太古集团干脆示好,忍痛割爱。

1996年4月29日,太古集团和国泰航空宣布,与中信携手,以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将35.8%的港龙航空出售给中航香港。

中航用7倍市盈率的低价取得了港龙航空的控制权,也就暂时放弃了与国泰航空全面竞争的机会。

与此同时,国泰向中信配了一次股,将中信持有国泰的股权从10%提升以25%,中信虽然丧失了港龙航空的大股东地位,但得以委派四名董事加入国泰董事局,这种安排大大加强了中信对国泰的影响力。

这样看来,太古集团看上去是个大输家,因为它在国泰和港大约的股权都被稀释了。

但要明白的是,太古作为一家英资公司,香港航线上的特权是港英政府给的,这种特权必然伴随香港的回归,英国的退出而日益衰弱。

太古不得不让,示好中航集团和中信集团,也是为自己继续享受一定特权留有后路。

香港回归后,港英政府的“一条航线一个公司经营”的航空政策也被新的特区政府放弃,之后不久,港龙开通了多条与国泰直接竞争的航线。并且在大陆的支持下,伴随大陆经济的崛起,港龙航空经营的风生水起。

国泰航空反而开始运气背,失去了港英政府的庇护,又撞上了亚太金融危机,国泰航空连续数年在经营的泥潭中挣扎。

但国泰航空对港龙航空并没有死心。

中航集团接下港龙航空的股权后,将其放在了香港的上市子公司中航兴业的壳里,中航兴业1997年上市。

2004年,中国国航在香港上市,中航兴业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尤其是,港龙航空与中国国航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中航集团同时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从关联交易的角度讲,也会让公众对国航上市公司的地位大打折扣。

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国泰航空瞄准了这个机会。

2004年国航上市的时候,国泰航空主动入股,成为战略投资者,与中航集团化敌为友,为日后收购港龙铺路。

2006年9月,国泰航空重新把港龙航空收归旗下,之后中航兴业便被私有化退市。收购港龙航空也把国泰航空推上了亚洲第一的位置。

不过,大陆的航线日益繁荣,国泰航空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于是与中国国航达成了换股方案,彼此成为对方的第二大股东。

此外,太古,中信及中国国航均不得投资除国泰、港龙之外的以香港为基地的航空公司或成立以香港根据地的航空公司,同时中信和国航均不会参与国泰及港龙的日常管理。

时隔十年之久,国泰航空完成了对港龙航空的全面收购,并通过股权交易排除了中资航空公司的竞争冲击,从而再次垄断了香港的航空业(2005年之后香港还有两家小航空公司,分别是香港快运和香港航空,2014年风光无限的海南航空将这两家公司拿下,随着海南航空的大败退,香港快运已经卖给国泰了)。

3

不过,这次交叉持股为市场留下了许多遐想。

2009年8月,中国国航收购了中信持有的国泰航空的股权,持股比例达到29.99%,成为国泰航空唯一的第二大股东,并且在国泰航空中增派了两名非执行董事(目前国泰航空一共5名执行董事,8名非执行董事,国航占四个非执行董事席位)

进入2012年后,由于全球经济的萎靡,世界民航市场非常不景气,再加上高油价以及激烈的价格战,国泰航空的经营压力重新出现。

自此之后,市场关于中国国航将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传言不断,关于这点,中国国航对此不置可否。

但很难说国泰航空,或者太古集团没有为此有所防备。

2016年,建滔集团开始不断增持国泰航空的股权,并且买到了9%的股权。建滔化工是全球最大的覆盖铜面板生产商,按理来说,它与航空八辈子打不到一杆去,这个增持本就奇怪。

更奇怪的是,2017年,累计收益率12%左右,建滔集团便将手里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卡塔尔航空,卡塔尔航空由卡塔尔部分王室持有,卡塔尔是一个阿拉伯国家。

这看上去,像是建滔集团为卡塔尔收集股权一样。

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不得而知,但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是,太古持有45%,卡塔尔持有9.98%,中国国航当前持有29.99%,想增加对国泰航空的控制权变得更加难,更别想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成第一大股东。

但是,这次国泰航空的ZUO或许提供了新的契机。

8月9日,中国民航局重拳出击,对国泰航空发出重大航空安全风险警示,并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第二点要求是:

自2019年8月11日零时起,向其在内地的运行合格审定机构报送所有飞往内地和飞越内地领空的机组人员身份信息,未经审核通过,不予接收该航班。

在这条要求下,国泰航空接下来想保持业务正常运营,首先得交出3000人的“不可靠人员名单”,包括参与罢工以及在香港其他区域参与暴乱的员工名单。否则,中国领空请自行绕道。

同日,国泰航空表示已经收到有关指示,正仔细研究,会认真处理及跟进。

8月12日,国泰航空CEO何杲发布员工信,终于就7月以来国泰员工一系列的表演做出了回应,在信中表示,12日的机场集会未经授权,是非法集会,员工倘若参与非法集会或遭解雇。

同日,民航局副局长崔晓峰在北京应约会见了国泰航空大股东太古集团的主席施铭伦。

但不管如何,开弓没有回头箭,国泰航空已经上了“黑名单”,以后在内地的业务恐怕会受到牵制这周国泰航空与其母公司太古连续两天大跌。

观太古集团过去的行事,其对政治的敏感性是非常高的,1996年可以忍痛割爱港龙航空,这次它又会做出什么呢?

再看香港过去百年的角逐,华商得以最终占据优势地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逢混乱的时候,洋商们便制造恐慌,并把自己坑进去了,给华商抄了底。

香港这样的乱局,搅屎棍英帝怎可错过?国泰航空的所为,与过去香港混乱时英资企业的做法并没无二致,那些企业最终退出了香港。

或许,这次国泰航空的作,最终为70年的华商洋商在香港航空业的角逐画上句号。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